[发明专利]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4489.6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4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杉本昌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B60R16/02;H01B7/00;H01B7/29;H01B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用于保护线束免受热源危害的外部热绝缘护套。外部热绝缘护套设置成覆盖捆扎电线的靠近热源的部分的整个周边(参见JP-A-7-29439)。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7-2943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JP-A-7-29439中公开的线束中,外部热绝缘护套缠绕电线的整个周边,并且因此,一旦热从热源进入到外部热绝缘护套内,热就难以从外部热绝缘护套逸散。由于该原因,电线可能露出于高温环境。
做出了本发明以解决该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有效地保护靠近热源的电线的线束。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线束具有下面的(1)和(2)的特性,使得能够解决问题。
(1)一种线束,包括:至少一个电线;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设置成覆盖所述电线的在所述电线的纵向上的一部分的外周;和外部热绝缘护套,该外部热绝缘护套缠绕所述保护部件,从而覆盖所述保护部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因此,在(1)中描述的线束中,线束的缠绕有外部热绝缘护套的部分变为热绝缘部,并且线束的未缠绕外部热绝缘护套的部分变为热辐射部。由于该原因,热绝缘部能够切断从热源传递到电线的热,并且使得进入到外部热绝缘护套内的热能够通过热辐射部释放。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靠近热源的电线。
(2)在(1)中描述的线束中,所述外部热绝缘护套覆盖所述保护部件的所述外表面的大致半周。
在(2)中描述的线束中,由于外部热绝缘护套覆盖保护部件的外表面的大致半周,所以能够将热绝缘部和热辐射部的尺寸设定为相同,并且实现热绝缘效果与热辐射效果之间的平衡。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有效地保护靠近热源的电线的线束。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线束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a)图示出当从一侧观看时的视图,并且图1(b)图示出当从图1(a)的另一侧观看时的视图。
图2是图1(a)和1(b)所示的线束的垂直截面图。
图3(a)至3(c)图示出线束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3(a)图示出根据实例的线束的垂直截面图,图3(b)图示出根据比较例1的线束的垂直截面图,并且图3(c)图示出根据比较例2的线束的垂直截面图。
图4(a)和4(b)分别是图示出图3(a)至3(c)所示的点a 的温度的图表和表格。图4(a)图示出温度推移,并且图4(b)图示出热效果。
图5(a)和5(b)分别是图示出图3(a)至3(c)所示的点b的温度的图表和表格。图5(a)图示出温度推移,并且图5(b)图示出热效果。
图6(a)和6(b)分别是图示出图3(a)至3(c)所示的点c的温度的图表和表格。图6(a)图示出温度推移,并且图6(b)图示出热效果。
参考标记列表
1:线束
10:电线
20:波纹管(保护部件)
21:狭缝
30:外部热绝缘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a)至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线束的实施例。图1(a)和1(b)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a)图示出当从一侧观看时的视图,并且图1(b)图示出当从图1(a)中的另一侧观看时的视图。在图1(a)和1(b)中,线束1包括多个电线10、波纹管(即,保护部件)20、和外部热绝缘护套30。电线10可以由一个电线形成。
如图1(a)和1(b)所示,利用绑带缠绕并且捆扎多个电线10。波纹管20是筒状的蛇腹状部件,并且狭缝21沿着筒状波纹管20的纵向形成。多个捆扎电线10的在纵向上的一部分通过狭缝21插入到波纹管20内。这样,波纹管20设置成覆盖电线10的在纵向上的一部分的外周。
外部热绝缘护套30是设置在波纹管20的外周上的热绝缘体,并且切断从线束1的外部传递到多个电线10的热。外部热绝缘护套30具有多层,并且最外层由诸如铝箔的反射材料制成。由于该原因,外部热绝缘护套30反射热,并且防止热传递到其中的电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4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