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粒物及造粒物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44824.2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2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荒川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23L1/05 | 分类号: | A23L1/05;A23L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金玉兰;尹淑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粒物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粒物及造粒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增粘多糖类具有以少量就可以体现高粘性的性质,因此在食品用途中被广泛用于口感的调节、质地的稳定化、增稠等。
作为食品用途中使用的增粘多糖类,可举出黄原胶、瓜尔胶、卡拉胶、刺槐豆胶、海藻酸钠、普鲁兰多糖等水溶性高分子。
其中,黄原胶具有以少量的添加量就体现高粘度的、不易受到食品中的酸和/或盐分等的影响的、耐热等特征,并且是稳定性高的增粘多糖类,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黄原胶具有上述特征,另一方面,在将其粉末本身添加到液体中时,存在因分散性差而容易发生结块,为了使结块完全溶解而费时费力的问题。
作为用于解决该问题的现有技术,有使钾盐粘结于黄原胶的粉末表面的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含有黄原胶和水溶性钙盐的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2)、将含有葡萄糖酸和/或其盐的水溶液用作粘合剂而对黄原胶等水溶性高分子粉末进行造粒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6/095756A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712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610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如果为了改善分散性而增加盐类的添加量,则存在苦味和/或涩味等异味增强而对风味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产生苦味和/或涩味等异味的情况下改善黄原胶的分散性的造粒物及造粒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
[1]一种造粒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黄原胶20质量%以上和葡萄糖酸钠1~7质量%且含有0.2~1.2质量%的与粘合剂一起添加的氯化镁。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下述[2]~[7]。
[2]根据上述[1]中记载的造粒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糊精。
[3]根据上述[1]或[2]中记载的造粒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粘合剂含有糊精。
[4]一种造粒物的制造方法,是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造粒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向含有上述黄原胶和上述葡萄糖酸钠的粉体原料雾状喷出含有上述氯化镁的粘合剂水溶液而进行造粒、干燥的工序。
[5]根据上述[4]中记载的造粒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粉体原料含有糊精。
[6]根据上述[4]或[5]中记载的造粒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粘合剂水溶液含有作为上述粘合剂的糊精。
[7]一种食品,其特征在于,含有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造粒物。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产生苦味和/或涩味等异味的情况下改善黄原胶的分散性的造粒物及造粒物的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造粒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造粒物的特征是含有黄原胶20质量%以上和葡萄糖酸钠1~7质量%且含有0.2~1.2质量%的与粘合剂一起添加的氯化镁。
在本实施方式中,造粒物含有20质量%以上的作为增粘多糖类的黄原胶。造粒物中的黄原胶含量优选22~70质量%,更优选25~60质量%,进一步优选25~50质量%,最优选35~45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造粒物含有1~7质量%的葡萄糖酸钠。造粒物中的葡萄糖酸钠含量优选1~6质量%,更优选1.5~5质量%,进一步优选1.5~4.5质量%,最优选2~4质量%。如果含量少于1质量%,则造粒物的分散性变差,发生结块,如果多于7质量%,则出现苦味和/或涩味等异味。
在本实施方式中,造粒物含有0.2~1.2质量%的与粘合剂一起添加的氯化镁。造粒物中的氯化镁含量优选0.25~0.8质量%,更优选0.25~0.6质量%,进一步优选0.3~0.5质量%,最优选0.3~0.45质量%。其中,上述含量是以氯化镁六水合物的形式的含量。如果含量少于0.2质量%,则造粒物的分散性变差,发生结块,如果多于1.2质量%,则出现苦味和/或涩味等异味。作为粘合剂,优选含有糊精。含有糊精作为粘合剂时的造粒物中的含量优选1~20质量%,更优选2~15质量%,进一步优选3~10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造粒物中,氯化镁以粘接于黄原胶的粒子和葡萄糖酸钠的粒子的周围的状态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未经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48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