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赋予了拒油性的透气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4994.0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2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池山佳树;丸冈伸明;增田良太;小野原明日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71/36 | 分类号: | B01D71/36;B01D39/16;B32B5/18;B32B27/3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赋予 油性 透气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赋予了拒油性的透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汽车用车头灯、车尾灯、雾灯、转向灯、电动机、各种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等汽车用电气/电子部件、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等信息终端、电动剃须刀、电动牙刷和室外用途的灯等各种设备的壳体上多数情况下设置有透气孔。设置透气孔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使设备的内部与外部连通从而避免因设备的工作导致的设备壳体内的温度上升所伴随的内部压力的过度上升。另外,出于使电池工作时产生的气体排出的目的,在电池外壳上设置有透气孔。
为了防止水、尘埃等从设置在设备壳体上的透气孔侵入,有时在透气孔上配置透气过滤器。作为透气过滤器,多数情况下使用聚烯烃树脂或含氟树脂的多孔膜。尤其是,作为拒水性优良的透气过滤器,已知将聚四氟乙烯(以下称为“PTFE”)拉伸而形成微孔结构的多孔膜。但是,根据使用环境,皮脂、表面活性剂、油等也会与透气过滤器接触。即使将拒水性优良的PTFE拉伸多孔膜用作透气过滤器,也不能充分防止表面张力低的液体的侵入。因此,根据透气过滤器的用途对其进行使用含有含氟聚合物的处理剂的拒油处理。
众所周知具有直链全氟烷基(以下,有时将“直链全氟烷基”记为“Rf基”)的含氟聚合物适合赋予拒油性,具有Rf基的含氟聚合物被用作拒油处理的处理剂。
还已知与上述处理剂一起使用其它处理剂来对透气过滤器赋予拒油性。例如,在日本特开平7-12642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含有具有Rf基的含氟聚合物和主链上具有含氟脂环结构的含氟树脂的处理剂对透气过滤器进行处理(权利要求1等)。具有含氟脂环结构的含氟树脂的成膜性优良,可以通过例如将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聚合而得到(第0009、0011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264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汽车用途中,出于发动机室的节省空间的期望,电气/电子部件被配置在发动机附近。因此,这种情况下,对于在电气/电子部件中使用的透气过滤器而言要求高温耐久性。
但是,对于通过使以往的拒油剂被覆在PTFE拉伸多孔膜的表面而形成的透气过滤器而言,在高温环境下被覆多孔膜的拒油剂熔化,因而拒油特性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够保持优良的拒油特性的透气过滤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气过滤器,其具备具有由拒油剂被覆的表面的多孔膜,其中,
上述拒油剂含有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含有含直链含氟烃基的单体和可交联单体,
上述可交联单体包含选自含烷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和含羧基单体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够保持优良的拒油特性的透气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透气过滤器具备具有由拒油剂被覆的表面的多孔膜。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多孔膜为PTFE拉伸多孔膜的情况进行说明,但用于本发明的透气过滤器的多孔膜并不限定于此。PTFE拉伸多孔膜可以使用市售品,但以下对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在PTFE细粉中添加有液态润滑剂的糊状混合物进行预成形。液态润滑剂只要能够润湿PTFE细粉的表面并能够通过提取、干燥而除去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液体石蜡、石脑油、白油等烃。液态润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PTFE细粉100重量份为约5~约50重量份是适当的。预成形只要在不挤出液态润滑剂的程度的压力下进行即可。
接着,通过糊料挤出或压延将预成形体成形为片状,并将该PTFE成形体沿单轴或双轴方向拉伸而得到PTFE拉伸多孔膜。需要说明的是,PTFE成形体的拉伸优选在除去液态润滑剂后进行。
在本说明书中,按照惯例,将通过拉伸片状PTFE成形体而形成微孔结构的PTFE的多孔膜称为“PTFE拉伸多孔膜”。PTFE拉伸多孔膜典型地具有由原纤维和节点构成的特征性微孔结构,其本身显示出优良的拒水性。
需要说明的是,PTFE拉伸多孔膜既可以是在PTFE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下烧结而得到的烧结品,也可以是未实施该烧结的未烧结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4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溶解装置
- 下一篇:用碳酸酐酶和用于增强通量比的叔氨基溶剂的CO2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