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吸音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5776.9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4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山极伊知郎;山口善三;杉本明男;向井良和;石飞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B60R13/08;B62D25/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部构件 外部构件 中空部 吸音构造 凹凸形状 加强构件 曲面形状 空气层 吸音性 光滑 赋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吸音构造,其具备:外部构件(2),其具有光滑的曲面形状;内部构件(3),其具有凹凸形状,且通过与外部构件(2)周边彼此结合而在内部构件(3)与外部构件(2)之间形成有中空部(S);以及加强板材(4),其具有多个孔(5),该加强构件(4)在内部构件(3)的中空部(S)侧的面上以与该面之间形成空气层的方式进行安装。利用加强板材(4)向中空部(S)内赋予吸音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吸音性的多孔吸音构造。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理想地应用于构成汽车的零件的多孔吸音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此类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音构造设置为将纤维质材料和多孔板相互重叠,并且在该多孔板或者纤维质材料的背后设置空气层。纤维质材料的密度ρ(kg/m3)、纤维质材料的厚度t(mm)优选满足ρ×t≥0.01kg/m2的关系。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9276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音构造例如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罩(也称作引擎盖)的情况下,在发动机罩的内部构件(多孔板)的下表面(发动机侧)安装纤维质材料(纤维系吸音材料)(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
另一方面,从保护行人(吸收冲击)的观点出发,增大内部构件和发动机之间的距离与提高冲击吸收性能相关联。因此,优选尽可能地避免因在内部构件的下表面安装纤维系吸音材料而减少发动机室内的空间这一情况。
在此,内部构件(多孔板)的吸音率在由其孔径、孔间距、内部构件与外部构件之间的距离(空气层的厚度)确定的某一特定的频率处变为最大。当内部构件与外部构件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时,仅利用内部构件(多孔板)难以吸收高频率的声音。这是因为,当空气层的厚度变大时,成为吸收低频率的声音的内部构件(多孔板)。需要说明的是,内部构件与外部构件之间的距离通常无法优先赋予吸音性进行确定。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音构造中,利用纤维质材料(纤维系吸音材料)来吸收例如1kHz以上的高频率的声音。因此,为了避免减小发动机室内的空间,在内部构件的下表面单纯采用纤维系吸音材料的话,可能导致高频率的声音的吸音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吸音构造,该多孔吸音构造没有在内部构件(内侧构件)的下表面安装纤维系吸音材料,并且能够容易地扩大吸音率大的频率范围。
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吸音构造,其具备:外侧构件,其具有光滑的曲面形状;内侧构件,其具有凹凸形状,且通过与所述外侧构件周边彼此结合而在所述内侧构件与所述外侧构件之间形成有中空部;以及加强板材,其具有多个贯通孔,所述加强板材在所述外侧构件以及所述内侧构件中的至少任一者的所述中空部一侧的面上以与该面之间形成空气层的方式进行安装,利用所述加强板材向所述中空部内赋予吸音性。
发明效果
加强板材位于外侧构件(外部构件)和内侧构件(内部构件)之间。因此,加强板材的背后空气层的厚度在同等条件下小于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多孔板(内部构件)的背后空气层的厚度。若减薄背后空气层的厚度,则具有多个贯通孔的加强板材与减薄背后空气层的厚度相应地能够吸收更高频率的声音。
另外,加强板材原本的功能(作用)是用于加强外侧构件以及/或者内侧构件。通过利用加强板材,无需向对象物追加用于赋予吸音性的新构件,即,能够容易地使对象物带有吸音性。
如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没有向内部构件(内侧构件)的下表面安装纤维系吸音材料的情况下容易地扩展吸音率大的频率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57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户服务选择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动态生成树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