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型模具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6195.7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2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本间周平;桶亮太;荻野阳介;山口智则;水野圣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7/14 | 分类号: | B29C47/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雨;李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T型模具(T-die)及其制造方法,所述T型模具具有狭缝状排出口,用于形成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膜或片。
背景技术
作为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之一,有一种使用被称为T型模具的具有狭缝状孔口(排出口)的模具来将熔融树脂挤出的方法。特别是光学用途的树脂膜,要求具有较高的膜厚均一性以及没有模具痕线(挤出方向的纵纹)。因此,被用于该用途的T型模具要求:T型模具内部的熔融树脂流路的内壁面平滑,熔融树脂的摩擦小;孔口末端的唇部的尺寸精度高且为锐利边缘;而且具有将这种状态长期维持的高耐久性。应此要求,以往是在熔融树脂流路设置硬质铬镀覆层等覆层,在唇部设置更硬的硬质覆层。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内容:将作为硬质粒子的WC粒子和作为粘结剂的Ni、Co或Cr混合而成的合金所构成的WC系覆层,通过熔射设置于唇部。在唇部以外的熔融树脂流路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硬质铬镀覆层。但是,由于这种覆层比较脆,熔射后通过磨削及研磨加工精加工边缘部时,容易产生剥离、龟裂或缺口等缺陷。这种缺陷会成为模具痕线产生的原因。而且,WC系覆层和硬质铬镀覆层的密合性不佳,因此还有在该2个层之间产生剥离或龟裂的危险。
专利文献2中,形成有借助陶瓷系粘接剂将由超硬合金构成的平板状的唇部件粘接于主体部件的T型模具。由此,能将唇边缘精加工成锐利边缘。但是,超硬合金和硬质铬镀覆层的密合性不佳,而且因为有粘接部而难以对唇部以外进行镀覆精加工。此外,为了确保充分的粘接强度,需要将粘接面积加大,因此需要增大超硬合金部分,所以材料成本提高。
专利文献3及4中记载了下述内容:在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合金所构成的模具主体上,通过HIP (Hot Isostatic Press:热等静压)处理,借助烧结同时扩散接合而结合耐蚀耐磨损性合金的粉末,形成唇部。含有B (硼)的镍系合金或钴系合金被作为耐蚀耐磨损性合金使用。在唇部以外的熔融树脂流路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硬质铬镀覆层。通过专利文献3、4记载的方法所得的唇部,金属组织致密且少缺陷,因此能将边缘部形成为高精度的锐利边缘。但是,在专利文献3、4记载的方法实施时,需要非常复杂、昂贵、大型的制造设备。而且,在HIP处理时,由于将模具主体暴露于例如1300℃、 130MPa这样的高温高压,因此模具主体产生变形及弯曲。因此,需要对模具主体实施预估了相应量的加工(特别参照专利文献3)。即,在专利文献3、4的方法实施时,会有耗费大量时间及成本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44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966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04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355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T型模具及其制造方法,所述T型模具的唇部具有高品质和高耐久性,还能以较低的成本制造。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T型模具,具备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在内部具有流动性材料流路,并且在所述流动性材料流路的末端部具有唇部,所述唇部形成狭缝状的排出部,其中,在所述唇部的至少边缘部设置有增厚层,所述增厚层是通过在母材上激光堆焊耐蚀耐磨损性合金的粉末形成的,所述耐蚀耐磨损性合金的粉末由镍系合金或钴系合金构成。在一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增厚层具有金属硼化物或金属碳化物分散于结合相中的金属组织。
在上述T型模具的一优选技术方案中,在与所述增厚层连续的所述流动性材料流路的内壁面上设置有镀覆层。本发明还提供这种具有镀覆层的T型模具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特征为,具备以下工序:准备具有第1面、第2面及第3面的坯件,所述第1面成为唇对接面,所述第2面成为唇端面,所述第3面连接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且相对于所述第1面及所述第2面倾斜;在所述第3面上,激光堆焊耐蚀耐磨损性合金的粉末从而形成增厚层;然后,将所述坯件的所述第1面及所述第2面、和所述增厚层的与该第1面及第2面相邻的部分一起磨削;然后,在所述增厚层的所述表面以及所述坯件的所述第1面上,形成镀覆层;然后,磨削镀覆层,使所述增厚层露出,并且使所述增厚层具有与所述坯件的所述第1面上的镀覆层表面位于同一平面的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T型模具的纵剖视图,(a)为整体图,(b)为放大表示(a)所示唇边缘附近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T型模具的模具主体的内壁面的侧视图。
图3是对图1所示T型模具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机械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61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轮胎的胎面花纹
- 下一篇:提高数字柔版印刷版中表面固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