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颜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6249.X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9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U·哈内特;S·克雷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C1/00 | 分类号: | C09C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陈晰 |
地址: | 德国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颜料 | ||
本发明涉及金色干涉颜料,特别是在特定基材上具有包含Fe2O3和TiO2的至少一个层并且适用于印刷方法的金色干涉颜料,涉及制备其的方法,以及其用途。
金的或金色的制品总是与美感、品质和独特相关。在此,颜色“黄色”与“金色”之间的本质区别大体上仅由光泽组成,其另外地与金色调相关并且最终吸引注意力和引起欲望。
因此,长期以来,意在宣扬独特和奢侈的产品提供有或多或少模仿纯金外观的包装或装饰。除了现今在现代包装等制造方面的许多要求,例如低水平的有害物质或无有害物质、良好的再循环可能性和/或有利的原料以外,还有特别是对生产最终产品的简单、快捷和廉价的生产方法的越来越多的需求。因此,开始考虑涂覆方法,特别是印刷方法,用于生产包装、装饰品或安全产品。
因此,借助涂覆和印刷方法,越来越多地将金色的装饰应用于相应的基材。然而,出于技术原因,每种涂覆方法要求存在于每种情况下的颜料拥有表现光学外观的不同特性。与金色光泽相似的光泽效果不能使用纯吸收颜料获得,意味着出于该目的通常采用所谓的效果颜料。如果其为干涉颜料,则这通常由透明的薄片状载体材料构成,所述载体材料覆盖有一个或多个由多种材料构成的薄层,所述多种材料通常为金属氧化物,其中载体和涂层的光学相互作用产生干涉效应,并且除了干涉色以外还产生光泽。
然而,已发现薄片状效果颜料根据其粒径越来越多地在施加介质中产生光泽和闪光效果(这是针对相对大的粒径的情况),或供选择地,在相对小的粒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相对良好的遮盖力,即使在本身基本透明的效果颜料的情况下。然而,这些效果互相矛盾,意味着在使用干涉颜料时,在希望的光泽和同样地希望的高遮盖力之间必须总是作出妥协。
同时,多种印刷方法同样地仅允许所采用的固体的某些粒径,这意味着,特别是在仅可以使用非常细微的颜料实施的印刷方法(例如胶版印刷方法和凹雕印刷方法)的情况下,使用常规的细微的效果颜料几乎根本没有可能来实现任何显著的光泽。此外,可以实现的层厚度非常薄,特别是在胶版印刷方法的情况下,这转而降低了可以使用效果颜料实现的颜色效果,特别是色饱和度。
此外,冷的青黄色色调不能被人眼感知为“适当的”黄色或金色。这对于暖的红黄色色调更倾向于如此。此外,平常的金色效果颜料通常显示非常高的亮度值,意味着虽然使用其制备的印刷的图像在镜面角处显得若隐若现地明亮,但是其不出现饱和的金色调。
已知一些种类的基于干涉现象的金色的效果颜料。它们通常基于自然或合成云母、玻璃薄片或SiO2薄片,并且具有干涉层,其尤其可以由TiO2、Fe2O3或这两种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构成。
因此,例如,DE 196 18 569 A1公开了多层干涉颜料,其具有在透明的载体材料上的由交替的高和低折射率材料构成的层体系。如果高折射率层包含Fe2O3,则获得具有橙红色主色调和可能地在类似色谱中的干涉色。
DE 199 15 153 A1、DE 199 51 871 A1和DE 199 51 869 A1各自描述了强烈着色的干涉颜料,其具有在透明载体材料上的多层体系,其中至少一层包含TiO2和Fe2O3的混合物或假板钛矿。所获得的光泽颜料具有在橙红色区域中的主色调和/或通常金绿色的干涉。该实例显示了基于具有10-60μm的粒径的云母的颜料。
在现有技术中描述的基于云母的颜料仅仅由于其粒径而不适合或不是非常适合用于特殊的印刷方法,例如胶版印刷或凹雕印刷,因为其不充分地堵塞或阻塞印刷板或不能恰当地在施加介质中排列。相比之下,如果在该类型的印刷方法中采用其相对小的粒径,可实现的遮盖力以及特别是光泽不足以产生希望饱和的、有光泽的金色调。该目的也不能主要地使用金绿色色调来实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金色干涉颜料,其具有在透明载体材料上的能够干涉的涂层,并且在主色调以及干涉色两者中显示不依赖于视角的暖的强红金色色调、高的光泽和高的遮盖力,其基本上适用于所有常见的印刷方法,并且在所获得的印刷图像中在施加介质中产生饱和的、暖的、有光泽的金色调。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制备该类型的金色干涉颜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干涉颜料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62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