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板、使用其的接合体和汽车用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7105.6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9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巽明彦;高田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C23C8/10 | 分类号: | C23C8/10;C22C21/02;C22C21/06;C22F1/04;C22F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玉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使用 接合 汽车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铝合金板,涉及适合汽车、船舶、飞机等的车体用,特别是能够适合使用于汽车面板的铝合金板、使用其的接合体和汽车用构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汽车、船舶、飞机等的车体用构件,各种铝合金板按照每种合金的各特性被通用。特别是意识到近年的CO2排放等地球环境问题,要求通过构件的轻量化带来燃油消耗的改善,比重是铁的约1/3、且具有优异的能量吸收性的铝合金板的使用增加。
另外,使用铝合金作为汽车面板时,要求成形性、焊接性、粘接性、化成处理性、涂装后的耐腐蚀性、美观等。使用铝合金制造汽车面板的方法是1)成形(切割成规定尺寸,挤压成形为规定形状);2)接合(焊接和/或粘接);3)化成处理(由洗涤剂进行的脱脂→由胶体钛酸盐处理等进行的表面调整→磷酸锌处理);4)涂装(由电泳涂装形成的底涂层→中涂层→表面涂层),与使用现有的钢板的情况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汽车部件的模组化正在进行,存在的倾向是,铝合金板自身被制造之后,从上述的汽车面板至进入到车体制造工序的期间变得比以往长。所谓汽车部件的模组化,是在汽车制造厂中将直接安装到车体上的各个部件,在部件公司事先组装之后再安装到车体上的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汽车制造厂的高难度作业简单化而提高生产效率。也有缩短生产工序、削减半成品的效果。虽然部件公司的负担增加,但是汽车公司和部件公司整体上有降低成本的效果,结果是有助于汽车的成本削减。
另外,汽车用铝合金板的搬送路径迄今为止的主流方式是从轻压制造厂向汽车制造厂直接交货的方式。但是,如果模组化推进,则不得不经由部件公司,从铝合金板自身被制造之后至进入上述的制造工序的期间,必定会比之前变长。
但是,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问题是,铝合金板的表面特性经时变化,给粘接性、化成处理性、涂装性带来不利影响。其中,伴随经时变化进行化成处理时,脱脂后水润湿稳定性劣化,化成处理皮膜难以附着,结果可知对耐腐蚀性造成影响。
因此,一直以来通过除去含有镁的铝合金表面的镁(以下,也将镁称为Mg),由此使化成处理性等提高(参照专利文献1~4)。
另外,特别是为了得到脱脂后的水润湿性和粘接性优异的铝合金板,还提出一种汽车车体板用铝合金板,其在退火后浇40℃以上的进行了pH调节的温水,调节铝合金板的表面皮膜的Mg量和OH量,或者调节Mg量与Si量,在表面调整后14天以内涂布防锈油(参照专利文献5、6)。
另外,为了成为特性的经时变化少的铝合金板,提出了一种汽车车体用铝合金板,其具备含有Mg为2~10重量%的铝合金板的金属铝基体、形成于该基体上的铝的磷酸盐皮膜、形成于磷酸盐皮膜上的氧化铝膜(参照专利文献7)。
此外,为了得到脱脂性、化成处理性和粘接性优异的铝合金板,提出了一种表面处理铝合金板,其在铝合金板的表面形成含有规定量的Mg、Zr且不含卤素和磷的皮膜(参照专利文献8)。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2569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6-2568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4-21483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2-11538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20000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21775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274469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2-31479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4中,不仅需要在冷轧后除去铝合金表面的镁,而且仅凭这样的镁的除去,仍无法得到高温湿润环境下的表面特性的经时变化少的表面稳定性,即,无法得到高温湿润环境下的脱脂后水润湿稳定性优异的性能。
另外,像上述专利文献5、6这样,在表面调整后14日以内仅仅只涂布防锈油来保护表面,无法得到在高温湿润环境下的表面特性的经时变化少的表面稳定性,即,无法得到高温湿润环境下的脱脂后水润湿稳定性优异的性能。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7中,在其实施例中,以试样制作后放置一周后的材料为基准进行比较评价。但是,前述的铝合金的表面特性的经时变化从紧接试样制作之后至一周左右的变化量最大,其后的变化比较少。因此,采用上述专利文献7所示的对于放置一周后的材料的评价结果,无法保证高温湿润环境下的表面特性的稳定性,即,无法保证高温湿润环境下的脱脂后水润湿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7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酸性电解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