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装电极体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47178.5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8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金仁中;郑英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儒特杰德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H01M2/14;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刘久亮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装 电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包装电极体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使用隔离膜包装电极板,位于绝缘性高分子胶片与电极板相对的隔离膜外面的包装电极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手提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大,随着多样化的发展,对于可充电的电源供给用二次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高性能化及多性能化要求二次电池的能源储存密度不断增高。对此,为了满足市场需要,通过多年的研发,现在市面上出来可可逆性插入、放出锂离子的碳阴极和可可逆性插入放出锂离子的阳极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这种锂离子二次电池与现有的镍铬及镍氢水溶液类的二次电池相比时,其单位重量的能源密度及充放电寿命要相对更高,取代了传统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新能源。但是,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和变化,需要有更高能源密度和更多样规格的电池选择需求,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
尤其是,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和小型化,使厚度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需求扩大,相反,现有的圆筒形或方形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组装方法依旧被使用时,随着轻薄化,单位体积的能源密度下降。因此,提高单位体积的能源密度的薄型锂离子电池的开发,面对电子产品的轻薄化、轻量化和小型化,这是势在必行的。
为了提高二次电池单位体积的能源密度,需要准确的对阳极板/隔离膜/阴极板进行叠层,也就是说,阴极板的面积要大于阳极板的阳性物质的覆盖面积,才可以对电极板进行叠层。如果在阳极板和阴极板的叠层过程中,阳极板的活性物质覆盖部分无法准确的位于阴极板内的话,会导致电池的性能降低。
因此,在维持阳极板和阴极板的排列状态下,提高二次电池及电极体的生产性,这一需求与日俱增。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电极板交换叠层的过程中,维持电极板之间的特性的包装电极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需使用在两面都涂有粘贴成分的绝缘性高分子胶片的包装电极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维持隔离膜和电极板的接触状态的包装电极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的包装电极体,是采用电极叠层的方式制成并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可可逆性地吸留及放出锂离子的电极活性物质的覆层及无纹突出部的电极板;仅使所述无纹突出部露出,覆盖所述电极板两面的第一隔离膜及第二隔离膜;及位于所述电极板的周围至少一部分上的所述第一隔离膜或所述第二隔离膜中任意一个的外面,使所述第一隔离膜和所述第二隔离膜贴紧的绝缘性高分子胶片。
如上述构成,绝缘性高分子胶片的两面无需粘贴成分。
所述第一隔离膜或所述第二隔离膜中,至少有一个在其边缘的一部分上形成曲折部。
所述绝缘性高分子胶片位于所述曲折部上。
所述绝缘性高分子胶片与所述曲折部相比,不向外侧突出;或者与形成所述曲折部的隔离膜相比,不向外侧突出。
所述绝缘性高分子胶片含有使所述第一隔离膜和所述第二隔离膜粘贴的粘贴成分,所述粘贴成分渗入所述第一隔离膜或所述第二隔离膜,使所述第一隔离膜与所述第二隔离膜贴紧。
被所述第一隔离膜和所述第二隔离膜覆盖的所述电极体的大小小于不被所述第一隔离膜和所述第二隔离膜覆盖的其他电极体的大小。
所述第一隔离膜或所述第二隔离膜的最大透明面积与所述其他电极体的最大透明面积相同。
所述绝缘性高分子胶片选自由聚烯烃树脂胶片、聚酯树脂胶片、聚苯乙烯树脂胶片、聚酰亚胺胶片、聚酰胺胶片、碳氟化合物树脂胶片、ABS胶片、聚丙烯系列胶片、乙缩醛系列胶片、聚碳酸酯胶片构成的群中任意一个。
所述绝缘性高分子胶片含有选自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聚物化合物、聚乙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构成的高温熔融性粘贴物质中任意一种粘贴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儒特杰德公司;,未经儒特杰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7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二次电池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灯和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