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内部空间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7533.9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9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K·罗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3/02 | 分类号: | B60Q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丹;吴鹏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内部空间 照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内部空间的照明系统、一种生成内部空间情境式的光线情况的方法以及一种包含这种照明系统或者在其中实施这种方法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内部空间照明装置在机动车中为常见设备,通常用于在车辆内部形成可以实施需要较高光线亮度任务的亮度水平,例如阅读地图。所谓的环境光通常提供较低的亮度水平,该亮度水平虽然无法实施需要较高光线亮度的任务,但可以看到操作元件或者调节一种至少和绝对黑暗相比不同的舒适的内部空间光线。
这一类常见的内部空间照明装置会将乘客和车辆外的环境情况相互区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可以安全且直观地操作机动车,尤其是使得机动车乘客可强烈感受到环境光线情况。
本发明由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组成。有利的其他实施形式和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说明对象。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应用可能性和优点见以下说明以及对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实施示例的说明。
根据第一个方面,该任务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机动车内部空间的照明系统加以解决,所述照明系统包含至少一个能检测环境光线情况的传感器,以及一对机动车内部空间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其中借助一布置在传感器后和照明装置前的控制器能根据环境光线情况对内部空间情境式的光线情况进行调整。与之对应,该控制器通过对形成车辆内部空间中的光线输出的照明装置的操控来对机动车内部空间的环境光线情况进行调整。
环境光线情况是指由机动车环境进入其内部空间的视觉上可感知的信息以及车辆乘客从机动车窗户观察进入视野中理论上可被感知的视觉上可感知的信息,例如所述环境位于机动车所处的高度,即机动车环境,或者说静止的机动车周围的或者经过行驶的机动车的风景或者街景的色调和亮度值。在特定的实施形式中,环境光线情况也可以涉及机动车即将到达的或者刚刚通过的位置的、视觉可感知的信息,例如最高几百米距离内的某个位置。
传感器可以是任意的光线传感器、亮度传感器、色彩传感器或者摄像头。对此,可以存在唯一的传感器,也可以存在多个传感器,例如根据功能分别对环境光线情况的亮度值或者色调加以检测或者根据空间区段划分对环境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照明装置可以具有各种复杂的结构,包含至少一个可以向机动车内部空间输出光线的发光部件,例如白炽灯泡、卤素灯泡、荧光管、发光二极管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单个发光部件也可以组合成发光板,通过该发光板可以将光线输出至较大的面积上。在照明装置中优选存在多个发光部件,通过该多个发光部件在机动车内部空间的某个位置可以实现内部空间光线情况的不同色彩效果或者向机动车内部空间的不同区域输出光线。该照明装置可以包含其他部件,例如光导管、光导体或者反射器,用于改变光线方向或者将光线分布到更大的输出表面上。照明装置的特殊实施示例包含发光板或者发光织物,该发光板或者发光织物存在于机动车内部空间的一个或者多个表面上,光线以平面状输出到机动车内部空间,进而有助于形成内部空间光线情况。
控制器可以是任意具有简单或者复杂结构的控制器。例如,在一种简单结构中,由传感器检测到的视觉信息转化为电信号,该电信号表示由相应传感器检测的区域的亮度和/或者色调,照明系统的光线输出直接由电信号加以控制。在一种复杂结构中,环境光线情况的视觉信息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图像分析。由此例如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控制照明装置实现环境的空间分辨以及对环境中存在物体的跟踪,利用该照明装置可以对这一类的物体进行再现;或者对于移动中的车辆或者移动中的环境物体而言可以确定以后或者之前的环境的或者物体相对于车辆的位置,该位置为内部照明的基础。
因此,该照明系统允许内部空间光线情况跟随环境光线情况。内部空间光线情况对环境光线情况的跟随不需要精确地进行复制。更确切地说,以较低的相似度复制相应的基础环境范围中、内部空间中或者相应内部空间的基础范围中的主要亮度、或主要色调、或环境中的亮度或者色彩分布的内部空间光线情况就足够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75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