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烟雾探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50213.9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1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M.A.P.冈达拉;D.希门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UTC消防和保安美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1N1/26;G08B25/14;G06F1/18;H05K7/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陵峰;周心志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烟雾 探测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9月27日提交的西班牙专利申请号201231497的优先权。该优先权专利申请的全部通过引用被并入本文。
背景
高灵敏度烟雾探测器(HSSD)系统一般定位成邻近建筑物中的被保护区域,并被配置来监控被保护区域以找到烟雾。这些系统通常包括吸气式风扇以经由采样管和采样孔的网络从被保护区域抽出空气。所采样的空气接着穿过分析空气并在适当时(例如当烟雾或燃烧气体存在时)产生警告信号的高灵敏度高精度探测器。这样的系统中的两个或多个可链接在一起以共享信息,但每个系统通常是独立的,需要其自己的电源。系统通过网络与彼此和与其它设备通信,并可由用户和/或自动化系统监控。
这样的高精度系统的安装呈现几个挑战。例如,由建筑活动产生的尘土对HSSD系统的高精度设备的生命周期可能有消极影响。然而,考虑到一般完整的安装所需的电气导管等的定位,在建筑完成之后安装系统常常是不方便的。此外,这样的HSSD系统一般不是可升级的。每个探测器通常被配置来接收单气流并通过网络将与其有关的信息提供到主控制器。因此,每个被保护区域需要它自己的探测器和输入/输出控制器。
所需要的是用于探测被保护区域中的烟雾的改进的装置和方法。
概要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可提供用于探测被保护区域中的烟雾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探测器模块,其包括被配置来探测从被保护区域接收的第一体积的空气中的烟雾的传感器。所述装置包括第二探测器模块,其包括被配置来探测从被保护区域接收的第二体积的空气中的烟雾的传感器。所述装置包括电耦合到第一探测器模块的第一底板。装置还包括电耦合到第二探测器模块和第一底板以便在第一和第二探测器模块之间传输功率、信号或这两者的第二底板,其中第一和第二底板是可互换的,且第一和第二探测器模块是可互换的。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还可提供用于探测在被保护区域中的烟雾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选择一定数量的探测器模块,探测器模块的数量对应于烟雾探测器的通道的选定数量。探测器模块可各被配置来接收来自被保护区域的空气并探测其中的烟雾。该方法还可包括选择一定数量的底板,底板的数量比探测器模块的数量至少多于一个。此外,底板可以是可互换的。该方法还可包括将底板连接在一起使得底板至少电耦合在一起,以及将探测器模块耦合到底板,其中每个探测器模块耦合到底板中的单独底板。该方法还可包括将显示模块耦合到底板之一,其中显示模块经由底板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探测器模块可通信。
附图简述
合并在本说明书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当前教导的方面,并连同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教导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部分组装的烟雾探测系统的透视图,其描绘其中的底板与轨道组装在一起。
图2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部分组装的烟雾探测系统的透视图,其描绘额外的底板及入口和出口导管与底板耦合。
图3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部分组装的烟雾探测系统的另一透视图,其描绘探测器模块耦合到底板之一。
图4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被组装时的烟雾探测系统的透视图。
图5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被组装时的烟雾探测系统的第二配置的透视图。
图6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烟雾探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用于组装烟雾探测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详细描述
现在将详细参考当前教导的各种实施方案,其例子在附图中示出。在可能的情形下,相同的参考数字将在全部附图中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面的描述中,参考形成其一部分的附图,且其中作为例证示出可被实施的特定实现。这些实现被足够详细地描述以使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这些实现,且应理解,可利用其它实现,以及可做出改变而不偏离当前教导的范围。下面的描述因此仅仅是示例性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UTC消防和保安美国有限公司,未经UTC消防和保安美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02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