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50316.5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2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内井敏之;新海健;饭岛崇文;森正;腰塚正;加藤纪光;古田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H33/915 | 分类号: | H01H33/915;H01H33/8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刘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断路器 | ||
1.一种气体断路器,设置有:
升压单元,构成为一对电弧电极对置地配置在填充有灭弧性气体的密闭容器内,所述电弧电极能够电气地通电,在电流遮断时在两个电极之间能够产生电弧放电,为了对所述电弧放电吹送灭弧性气体,使所述灭弧性气体升压而生成升压气体;
蓄压空间,积存所述升压气体;以及
整流单元,从所述蓄压空间朝所述电弧放电引导所述升压气体,
所述气体断路器具备:
热废气存积空间,为了暂时存积因所述电弧放电的热生成的热废气而设置;以及
开闭自如的开闭部,为了将所述蓄压空间形成为闭塞状态或者敞开状态而设置,
所述开闭部构成为:在电流遮断时的前半程形成为闭塞状态而防止所述热废气朝所述蓄压空间内流入,在电流遮断时的后半程形成为敞开状态而将所述蓄压空间内的所述升压气体朝所述电弧放电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在所述热废气存积空间形成有使所述热废气朝该热废气存积空间的外部逃逸的排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所述密闭容器内的压力构成为在通常运转时在任一部分上均为单一的压力,
所述升压单元构成为在电流遮断时通过机械式压缩生成所述升压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所述升压单元由以下部件构成:
活动自如的压气缸;
活动活塞,与该压气缸一体地设置;以及
固定活塞,与该活动活塞对置地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压气缸内部,且被固定在所述密闭容器内,
所述热废气存积空间构成为:与所述活动活塞邻接设置,所存积的所述热废气的压力作为对所述压气缸以及所述活动活塞的驱动操作进行辅助的力发挥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所述升压单元由以下部件构成:
活动自如的压气缸;
活动活塞,与该压气缸一体地设置;以及
固定活塞,与该活动活塞对置地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压气缸内部,且被固定在所述密闭容器内,
所述活动活塞和所述电弧电极构成为:虽然在电流遮断时相互联动地移动,但二者的移动速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所述整流单元由固定在所述密闭容器内的绝缘喷嘴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所述一对电弧电极被固定在所述密闭容器内,
在所述一对电弧电极的内侧,以在所述电弧电极之间移动自如的方式配置有直径比所述电弧电极的直径小的触发电极,
所述触发电极构成为:通过与所述一对电弧电极接触而对两个电弧电极进行短路从而实现通电状态,在电流遮断时在该触发电极与一方的所述电弧电极之间产生电弧放电,所述电弧放电最终从所述触发电极转移至另一方的所述电弧电极,
所述开闭部构成为:由所述电弧放电最终从所述触发电极所转移到的一侧的所述电弧电极与所述触发电极接触的部分构成,在所述电弧放电从所述触发电极转移至所述电弧电极的时刻成为敞开状态,使从所述升压气体流通空间流动的所述升压气体朝所述电弧放电的终端部附近吹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所述升压单元由以下部件构成:
活动自如的压气缸;
由绝缘物构成的绝缘压气缸,与该压气缸一体地设置;以及
固定活塞,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该绝缘压气缸内部,且被固定在所述密闭容器内,
所述绝缘压气缸的内部空间由所述固定活塞分割成所述热废气存积空间和所述蓄压空间,
在所述绝缘压气缸中,在所述热废气存积空间侧设置有将所述热废气取入该热废气存积空间的流入孔,在所述蓄压空间侧设置有所述开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03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