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门、百叶窗或等同物的铰链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1676.7 | 申请日: | 2013-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3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卢西恩诺·巴克切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IN&TEC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11/06 | 分类号: | E05D11/06;E05F1/12;E05F3/20;E05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王宏伟;周家欣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百叶窗 等同 铰链 | ||
1.一种在闭合元件(D)闭合及/或开启时用于旋转移动及/或控制闭合元件(D)的铰链装置;所述闭合元件(D)可以是门、百叶窗或等同物;所述铰链装置也锚接在一固定支撑结构(S)上,例如墙或框架;所述铰链装置包括:
-锚接于固定支撑结构(S)的固定元件(10);
-锚接于闭合元件(D)的可移动元件(11);固定元件(10)和可移动元件(11)之一包括一第一管状半壳体(12)而第一管状半壳体(12)包括一界定一纵轴(X)的工作腔(20);固定元件(10)和可移动元件(11)之另一包括一第二管状半壳体(13);第二管状半壳体(13)和第一管状半壳体(12)相互叠加在一起,以相互地绕纵轴(X)在一开启位置和一闭合位置之间旋转;
-沿纵轴(X)设置的枢轴(50);其设置于工作腔(20)外面;枢轴(50)和第二管状半壳体(13)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枢轴(50)包括一管状部(52);
-一栓塞(30);其操作地连接枢轴(50),并且插入工作腔(20),以沿纵轴(X)接近枢轴(50)的终端位置和远离枢轴(50)的终端位置之间滑动;所述接近枢轴(50)的终端位置对应于可移动元件(11)的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一,而所述远离枢轴(50)的终端位置对应于可移动元件(11)的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另一;
-一长形圆柱元件(60),其沿着纵轴(X)延伸,其包括第一端部(61)和第二端部(62);第一端部(61)插入于工作腔(20)中,并且与柱塞(30)相互连接;第二端部(62)伸出工作腔(20)之外,并且滑动接收于枢轴(50)的管状部(52)内;
-一管状引导套管(80),其设有一对相互形成180度角度分开的引导凸轮槽(81);管状引导套管(80)同轴地设置在枢轴(50)的管状部(52)外面;
其中工作腔(20)包括以下两项中至少一项:
-工作液体;其作用于栓塞(30),以液压地对抗其移动;
-弹性对抗装置(40);其作用于栓塞(30),使栓塞(30)从近端终点位置和远端终点位置之一返回近端终点位置和远端终点位置之另一;
枢轴(50)包括至少一对相同和相互形成180度角度分开的沟槽(70’,70”);每一道沟槽(70’,70”)包括至少一围绕纵轴(X)的螺旋部(71’,71”);一对沟槽(70’,70”)相互连通,以界定单一的穿行促动器(72);
长形圆柱元件(60)的第二端部(62)包括销(73);销(73)插入穿行促动器(72)和引导凸轮槽(81)并且在其中移动,以相互地接合枢轴(50)、长形圆柱元件(60)和管状引导套管(80);
第一管状半壳体(12)包括端部(16),其操作连接枢轴(50);管状引导套管(80)和第一管状半壳体(12)一体地相互连接,使引导凸轮槽(81)引导穿行促动器(72)所促动的销(73)的滑动;第二管状半壳体(13)和管状引导套管(80)同轴地相互连接,使其中之一界定另一的旋转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管状引导套管(80)和第二管状半壳体(13)通过相互沿纵轴(X)以可拆卸的方式同轴连接,允许使用者通过提起动作把闭合元件(D)从固定支撑结构(S)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枢轴(50)的管状部(52)的内直径(Di’)大体上和长形圆柱元件(60)的直径(D”’)一致;枢轴(50)的管状部(52)的外直径(De’)少于或大体上等于管状引导套管(80)的内直径(Di”);第二管状半壳体(13)包括内侧壁(13’);当第二管状半壳体(13)连接第一管状半壳体(12)时,第二管状半壳体(13)的内侧壁(13’)面向管状引导套管(80)的外侧壁(82);第一管状半壳体(12)的端部(16)进一步包括一大体上呈环状的附件(18),其外直径(De)大于或大体上等同于枢轴(50)的管状部(52)的外直径(De’);附件(18)的内直径(Di)大体上等同于枢轴(50)的管状部(52)的内直径(Di’);附件(18)进一步包括界定了工作腔(20)端壁的第一端表面(21)、面向枢轴(50)的管状部(52)的下部(54)以支承枢轴(50)以及与第一端表面(21)相对的第二端表面(19’)、面向长形圆柱元件(60)的侧壁(63)的内侧表面(19”)以及面向管状引导套管(80)的内侧表面(83)的外表面(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N&TEC有限公司,未经IN&TEC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16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爆破飞石防护装置
- 下一篇:无烟火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