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注虹吸式抽水马桶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9416.4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4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J·麦克黑尔;C·布赫;D·格罗弗 | 申请(专利权)人: | AS知识产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D1/00 | 分类号: | E03D1/00;E03D1/14;E03D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蔡继清;邱忠贶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通道 虹吸式抽水马桶 便池 喷射路径 冲洗阀 灌注 喷射 冲洗阀组件 马桶便池 喷嘴出口 水坑 封闭 出口端口 流体连通 流体排放 马桶系统 排污通道 入口端口 组件包括 喷嘴 防回流 阀盖 界定 流体 延伸 出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虹吸式抽水马桶系统和灌注该虹吸式抽水马桶系统的方法。该虹吸式抽水马桶系统包括马桶便池组件,该马桶便池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喷射冲洗阀组件、至少一个外缘阀和便池,该便池具有外缘和界定至少一个喷射通道的喷嘴,该至少一个喷射通道具有入口端口和喷嘴出口端口,该喷嘴出口端口用于将流体排放至水坑区域,其中水坑区域与排污通道流体连通。便池具有封闭的喷射路径,该封闭的喷射路径包括喷射通道并从喷射冲洗阀出口延伸至喷射通道出口端口,以使用来自喷射冲洗阀组件的流体将喷射通道维持在灌注状态,从而有助于防止空气进入封闭的喷射路径。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本文中的马桶系统和方法的冲洗阀,该冲洗阀具有防回流机构和/或至少部分柔性的阀盖。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2013年4月10日提交的题也为“PrimedSiphonic Flush Toilet”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810,664,以及于2012年11月13日提交的题为“Primed Siphonic Flush Toilet”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725,832的权益,其公开内容整体以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
背景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移走人类或其它废物的马桶的领域。本发明还涉及通过灌注水输送系统运行以提高性能的马桶领域。
相关技术的描述
用于移走诸如人类废物的废品的马桶是众所周知的。以重力作为动力的马桶通常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水箱和便池。水箱和便池可以是分开的构件,其联接在一起以形成马桶系统(通常称为分体式马桶),或者可以组合成一个整体单元(通常称为一体式马桶)。
通常位于便池后部上方的水箱容纳用于启动将废物从便池冲洗至下水管的水,以及用清水填充便池的水。当用户想要冲洗马桶时,他按下水箱外部上的冲洗把手,其在水箱内部上连接至可移动链条或杠杆。当按下冲洗把手时,其移动水箱内部上的链条或杠杆,链条或杠杆动作以提升和打开冲洗阀,致使水从水箱流入便池,由此启动马桶冲洗。
在冲洗循环中,必须满足三个基本目的。第一是将固体和其它废物移到排水管。第二是清洁便池以移走沉积或粘至便池表面的任何固体或液体废物,且第三是调换便池中的预冲洗水量,从而在两次使用之间在便池中保留相对清洁的水。第二个要求,便池的清洁,通常通过围绕马桶便池的上周区域延伸的中空外缘来实现。一些或所有的冲洗水被引导穿过该外缘通道并流过定位在其中的开口以将水散布在便池的整个表面并完成所要求的清洁。第三个要求给便池 重新填充清洁的水,恢复水封深度以抵抗下水道空气回流,并准备好下一次的使用和冲洗。
以重力作为动力的马桶可被分为两大类:直冲式和虹吸式。直冲式马桶中,马桶便池内的水位在所有时候保持相对恒定。当启动冲洗循环时,水从水箱流出并溢入便池。这导致水位的快速上升且过量的水在排污通道的堰上方溢出,携带与之一起的液体和固体废物。在冲洗循环结束时,便池中的水位自然回到由堰的高度决定的均衡水平。
在虹吸式马桶中,排污通道和其它水力通道设计成使得在水添加至便池时在排污通道中启动虹吸。虹吸管本身是上下颠倒的U状管,其将水从马桶便池抽至下水管。当启动冲洗循环时,水流入便池并在排污通道中的堰上方比其离开出口到排水管更快地溢出。足够的空气最终从排污通道的下腿移走以启动虹吸,虹吸又将剩余的水抽出便池。当虹吸中断时便池中的水位因此远低于堰的水平面,且需要提供单独的机构以在虹吸式冲洗循环结束时重新填充马桶便池以重新建立原始水位和抵抗下水道空气回流的“保护性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S知识产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AS知识产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94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