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0696.0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7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增井友美;杉本睦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5/14 | 分类号: | B60C5/14;C08L7/00;C08L23/22;C08L5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 代理人: | 杜娟 |
地址: | 日本国兵库县神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内衬层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于对汽车低油耗化的强烈社会需要,人们在寻求轮胎的轻量化。在轮胎构件中,对于设置在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具有降低空气从充气轮胎内部向外部的泄漏量(透气量)的功能的内衬层,也在进行轻量化等。
目前,作为内衬层用橡胶组合物,通过使用含有丁基橡胶70~100质量%以及天然橡胶30~0质量%的丁基系橡胶,来提高轮胎的耐透气性。此外,丁基系橡胶除丁烯以外含有约1质量%的异戊二烯,其与硫、硫化促进剂、氧化锌相互配合,使与邻接橡胶的共交联成为可能。上述丁基系橡胶在一般配方的情况下,乘用车用轮胎中必须要0.6~1.0mm左右的厚度,卡车、大客车用轮胎中必须要1.0~2.0mm左右的厚度。
因此,为了谋求轮胎的轻量化,提出了在内衬层使用耐透气性比丁基系橡胶更优秀、可使内衬层的厚度更薄的热塑性弹性体。
日本专利特开2008-174037号公报(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方案:在胎体层的内侧具有含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与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防透气层的充气轮胎中,使从带束层的最大宽度端部附近至轮胎最大宽度的区域Ts中的防透气层的平均厚度Gs比轮胎最大宽度与胎趾的区域Tf中的防透气层的平均厚度Gf更薄,从而改善屈曲耐久性。但是该结构中,胎体帘布层的橡胶层与防透气层间有时会发生剥离。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740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透气性、耐龟裂性能、乘坐感觉优异、滚动阻力降低的充气轮胎。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轮胎内侧具备内衬层的充气轮胎,内衬层具备含有第1聚合物组合物的第1层和含有第2聚合物组合物的第2层,所述第1聚合物组合物中的聚合物成分含有5质量%以上70质量%以下的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以及30质量%以上95质量%以下的选自由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及丁基橡胶构成的群组的至少1种橡胶成分,所述第2聚合物组合物中的聚合物成分含有10质量%以上85质量%以下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至少任一个以及10质量%以上90质量%以下的选自由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以及丁基橡胶构成的群组的至少1种橡胶成分,第1层配置在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内衬层中,相比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延续至胎趾的胎圈区域Rb的平均厚度Gb,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延续至带束层端的对应位置Lu的胎肩加强区Rs的平均厚度Gs更薄。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内衬层的胎肩加强区的平均厚度Gs与胎圈区域的平均厚度Gb的比(Gs/Gb)为0.5以上0.7以下。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内衬层的胎肩加强区的平均厚度Gs在0.06mm以上0.30mm以下。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第1聚合物组合物及第2聚合物组合物的至少任一个相对于聚合物成分100质量份,含有硫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硬脂酸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氧化锌0.1质量份以上8质量份以下、防老剂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以及硫化促进剂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耐透气性、耐龟裂性能、乘坐感觉优异、滚动阻力降低的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充气轮胎的右半部分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内衬层的示意截面图。
[图3]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内衬层的示意截面图。
符号说明
1充气轮胎、2胎面部、3胎侧部、4胎圈部、5胎圈芯、6,61胎体帘布层、7带束层、8胎圈三角胶、9,10内衬层、11第1层、12第2层、13橡胶薄片层、Rb胎圈区域、Rs胎肩加强区、Le轮胎最大宽度位置、Lt胎趾、Lu带束层端的对应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充气轮胎>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乘用车用充气轮胎的右半部分的截面图。充气轮胎1具有胎面部2、从该胎面部两端以圆环面形状的方式形成的胎侧部3和胎圈部4。进一步,胎圈部4中埋设有胎圈芯5。此外,还配置有从一侧的胎圈部4延伸至另一侧的胎圈部而设置的、两端于胎圈芯5的周围翻卷而被卡止的胎体帘布层6,以及在该胎体帘布层6的胎冠部外侧由至少2枚帘布构成的带束层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06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腰部保健仪
- 下一篇:理发剪(AT‑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