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盘簧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1198.8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2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岸原龙二;和田直也;寺床圭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3/08 | 分类号: | B21F3/08;F16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薛晓奇;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簧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盘簧广泛应用于例如内燃机中用于从曲轴接受旋转动力而驱动凸轮轴旋转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等的各种用途。
所述气门正时调整装置,具备被工作连结于曲轴的壳体和被工作连结于凸轮轴的叶片转子,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由所述叶片转子中的叶片划分为滞后角室以及提前角室,通过向所述滞后角室或所述提前角室的一方供给工作油且从另一方将工作油排出,由此能够使所述叶片转子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旋转相位变化。
在这里,在所述气门正时调整装置中,为了将所述叶片转子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旋转相位保持为最滞后角侧的位置与最提前角侧的位置之间的中间相位以谋求提高内燃机的起动性,进一步具备盘簧。
所述盘簧,介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叶片转子之间,使得在所述叶片转子位于比中间相位靠滞后侧的位置时能够向中间相位向提前角侧对所述叶片转子施力,由此,将内燃机起动时的所述叶片转子的旋转移动保持为中间相位,能够提高内燃机的起动性。
盘簧是将长尺寸的线材在大致同一平面内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部件,成为通过缩径方向上的内端部以及外端部在周向上相对移动而具有保有弹性的状态。
图9中表示以往的盘簧的俯视图。
图9(a)~(c)分别表示盘簧的自由伸长状态、初始转矩产生状态(盘簧从自由伸长状态在缩径方向上弹性变形以产生预定的初始转矩的状态)以及最大转矩产生状态(盘簧从初始转矩产生状态在缩径方向上弹性变形以产生最大转矩的状态)。
如图9(a)所示,以往的盘簧构成为,在自由伸长状态下,随着从位于径向内方的内端部朝向位于径向外方的外端部,曲率半径以大致一定的比例变大(半径以大致一定的比例变大)。
在该结构的以往的盘簧中,如图9(b)以及(c)所示,在置于初始转矩产生状态和最大转矩产生状态等具有保有弹性的状态时,从位于最内方的第1卷绕部分到位于径向最外方的第n卷绕部分(在图示的方式中为第3卷绕部分)的所有卷绕部分,仅在周向上的大致同一位置(以下,称为周向第1位置)的一个部位与在径向上相邻的其他卷绕部分接触。
即,在所述以往的盘簧中,在所有卷绕部分,除所述周向第1位置以外的周向全区域,成为不会受与在周向上相邻的其他卷绕部分的摩擦接触、能够自由弹性变形的区域,因此,存在盘簧整体的固有频率变低这一问题。
因此,这样的以往的盘簧,例如在用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中的情况下,若内燃机的输出转速增加而使施加于盘簧的振动的频率接近固有频率,则产生共振、在盘簧上施加较大的载荷。
进一步,位于径向中央的卷绕部,在所述周向第1位置以接触状态被位于径向内方的卷绕部以及位于径向外方的卷绕部夹压,在弹性变形动作时应力集中于所述周向第1位置,恐会导致该部分损伤。
因此,期待一种盘簧,其能够使固有频率上升且能够防止或降低弹性变形动作时的局部的应力集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08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以往技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制造能够使固有频率上升且能够防止或降低弹性变形动作时的局部的应力集中的盘簧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确有限公司,未经新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11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