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铰链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61841.7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3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相马寿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相旋转自如地连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能开闭地在具有开口的基体上安装封闭开口的盖,有时使用铰链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能开闭地在仪表盘上安装球形箱,在仪表盘上设置支撑轴,在球形箱上设置能被支撑轴枢轴支承的筒部(轴承部)。在该铰链结构中,筒部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切口且形成为C字形。筒部能够在打开切口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其径向收纳支撑轴。由此,能通过向仪表盘侧推入球形箱的操作组装两者,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专利文献2的铰链结构具有:一对支撑轴,其互相为同轴,以端部隔着规定的空隙对置的方式配置;一对U字形槽(轴承部),其分别收纳各支撑轴;以及卡定片,其具有挠性,配置于一对U字槽之间,在上述一对支撑轴间通过,具有卡定两支撑轴的端缘。在将各支撑轴插入各U字形槽时,各支撑轴及卡定片的至少一方弹性变形,卡定片在两支撑轴间通过。当各支撑轴配置于各U字形的规定位置时,卡定片利用弹性力恢复为初期形状,并卡定各支撑轴。通过卡定片卡定各支撑轴,将各支撑轴维持在U字形槽内。专利文献2的铰链结构也与专利文献1的铰链结构相同,能够从其径向将支撑轴收纳在U字形槽中,组装作业性良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15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073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及2的铰链结构是能利用弹性变形将支持轴插入轴承部,利用弹性力将支持轴维持在轴承部的结构,因此,有可能在施加负荷时,由于弹性变形而解除结合。在这种铰链结构中,难以维持组装作业性,难以提高支撑轴与轴承部的结合稳定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铰链结构中,能通过减小切口的宽度,增大筒部的两侧缘与支撑轴的重合范围(重复量),提高支撑轴及轴承部的结合稳定性,但支撑轴难以安装在轴承部上。同样地,在专利文献2的铰链的铰链结构中,能通过增大卡定片与两支撑轴的重合范围,提高支撑轴及轴承部的结合稳定性,但支撑轴难以安装在轴承部。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背景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在互相旋转自如地连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铰链结构中,使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组装容易,并且,提高结合稳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铰链结构4,其互相旋转自如地连结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5,具有:设于上述第一部件,端部为自由端的第一轴22;用于支撑上述第一轴,且设于上述第二部件的支撑部38;凹设在上述支撑部的侧面39,能旋转地收纳上述第一轴的端部的有底的第一孔41;突出设于上述第一孔的底部42的第二轴51;凹设在上述第一轴的端面24,能旋转地收纳上述第二轴的端部的第二孔26;凹设在上述支撑部的上述侧面,从上述第一孔向上述第一孔的径向延伸,且端部开口的第一槽45;凹设在上述第一轴的上述端面,从上述第二孔向上述第二孔的径向延伸,且端部开口的第二槽29,在上述第一部件及上述第二部件互相组合时,上述第一轴通过上述第一槽配置于上述第一孔,并且,上述第二轴通过上述第二槽配置于上述第二孔。
根据该结构,只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轴能从第一孔脱离及第二轴从第二孔脱离。另一方面,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轴向沿着第一槽的方向的移动被第二轴与第二孔的孔壁的抵接阻碍,第二轴向沿着第二槽的方向的移动被第一轴与第一孔的孔壁的抵接阻碍。因此,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能够只在互相的相对角度为规定值时分离,在其他角度无法分离。由此,除了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相对角度为规定值时,提高铰链结构的结合稳定性。另外,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轴通过第一槽向第一孔的插入以及第一轴通过第一槽向第一孔的插入容易,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在上述发明中,还具有从上述第二槽的底部突出,且卡定上述第二轴的边缘部的卡定凸部。
根据该结构,卡定凸部卡定第二轴,将第二轴固定在第二孔中,因此,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防止第二轴从第二孔无意的脱离。即,在第一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防止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无意识地互相分离。
在上述发明中,上述第一槽在局部具有比上述第一轴的直径小的宽度,上述第一槽能通过弹性变形而使上述第一轴通过。另外,第一槽在局部具有比第一轴的直径小的宽度,因此,可以在壁面具有凸部,也可以壁面以缩小宽度的方式突出(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18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