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钴的氧代氮化络合物、包含所述氧代氮化络合物的催化体系和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64085.3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4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安娜·索玛斯;乔瓦尼·里奇;弗朗西斯科·马西;朱塞佩·利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尔萨利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51/08 | 分类号: | C07C251/08;C07F15/06;C08F36/06;C08F136/06;C08F4/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牟静芳;郑霞 |
地址: | 意大利多纳***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 络合物 包含 述氧代 催化 体系 共轭 聚合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钴的氧代氮化络合物(oxo-nitrogenated complex of cobalt)。
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钴的氧代氮化络合物并且涉及其在用于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催化体系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所述钴的氧代氮化络合物的用于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催化体系。
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工艺、特别地用于使1,3-丁二烯或异戊二烯(共)聚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所述催化体系。
已知的是,共轭二烯的立体专一性(共)聚合在用于获得最广泛使用的橡胶中的产品的化学工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工艺。
还已知的是,在可以从1,3-丁二烯(即,1,4-顺式、1,4-反式、1,2间同立构、1,2全同立构、1,2无规立构、具有可变的1,2单元含量的混合的l,4-顺式/l,2结构)的立体专一性聚合获得的多种聚合物中,仅仅1,4-顺式聚丁二烯和间同立构的1,2聚丁二烯在工业上被生产且被商业化。涉及这些聚合物的另外的细节可以例如在:Takeuchi Y.等,New Industrial Polymers,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Symposium Series(1974),第4卷,第15页-第25页;Halasa A.F.等,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1989),第4版,Kroschwitz J.I.编辑,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第8卷,第1031页-第1045页;Tate D.等,Encyclopedia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989),第2版,Mark H.F.编辑,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第2卷,第537页-第590页;Kerns M.等,Butadiene Polymers,在Encyclopedia of 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中,Mark H.F.编辑,Wiley,第5卷,第317页-第356页中发现。
1,4-顺式聚丁二烯为通常具有等于96%-97%的1,4-顺式单元含量、约-2℃的熔点(Tm)、约-25℃的结晶温度(Tc)和-100℃以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合成弹性体,所述合成弹性体的性质与天然橡胶的那些非常类似且所述合成弹性体的主要用途为生产用于机动车辆和/或卡车的轮胎。特别地,在轮胎的生产中,使用具有高的1,4-顺式单元含量的聚丁二烯。
1,4-顺式聚丁二烯通常通过聚合工艺制备,所述聚合工艺使用包含基于钛(Ti)、钴(Co)、镍(Ni)、钕(Nd)的催化剂的多种催化体系。包含基于钴的催化剂的催化体系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立构专一性,且可以被认为是如上文列出的那些中最通用的,通过改变其配方,其能够提供上文指示的聚丁二烯的所有可能的立体异构体,如例如在:Porri L.等,Comprehensive Polymer Science(1989),Eastmond G.C.等编辑,Pergamon Press,Oxford,UK,第4卷,第II部分,第53页-第108页;Thiele S.K.H.等,Macromolecular Science.Part C:Polymer Reviews(2003),C43,第581页-第628页;Osakada,K.等,Advanced Polymer Science(2004),第171卷,第137页-第194页;Ricci G.等,Advance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Research(2007),Yamamoto K.编辑,Nova Science Publisher,Inc.,USA,第1页-第36页;Ricci G.等,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2010),第254卷,第661页-第676页;Ricci G.等,Cobalt:Characteristics,Compounds,and Applications(2011),Lucas J.Vidmar编辑,Nova Science Publisher,Inc.,USA,第39页-第81页中所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尔萨利斯股份公司,未经维尔萨利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40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用作CB2激动剂的吡啶-2-酰胺类
- 下一篇:脱硼MWW沸石的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