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4476.5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1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岛田泰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13/04 | 分类号: | G02B13/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远距型 广角 透镜 摄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搭载有该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适合使用于中型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搭载有该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用的广角透镜中,需要充分确保后焦距,因此大多采用从物侧起依次配置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组且相对于光阑前后非对称的反远距型的透镜结构。在这样的反远距型的广角透镜中,作为对各像差良好地进行修正的结构,提出有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949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2004-219610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那样,从物侧起依次配置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因此适合于广角化。然而,虽然适合于广角化,但后组的正的光焦度变强,因此存在难以应对小的F值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F值为3.6左右。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各像差良好地进行修正且减小了F值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搭载有该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侧起依次由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及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构成,
第1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侧的3片负凹凸透镜构成,
第2透镜组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且最靠像侧的透镜为接合透镜,
第3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第3a透镜组和第3b透镜组构成,该第3a透镜组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及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构成,该第3b透镜组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且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
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由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构成,但除了3个透镜组以外,还可以包括实质上不具有放大率的透镜、光阑、玻璃罩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素、透镜凸缘、透镜镜筒、摄像元件、具有手抖修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的结构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凸面、凹面、平面、双凹、凹凸、双凸、平凸及平凹等这样的透镜的面形状、正及负这样的透镜的光焦度的符号对于包含非球面的情况而言,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在近轴区域进行考虑。另外,在本发明中,曲率半径的符号以面形状为凸面朝向物侧的情况为正,以面形状为凸面朝向像侧的情况为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第3b透镜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配置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第3b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至少由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面的第3组第1接合透镜和具有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面的第3组第2接合透镜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第2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至少由具有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面的第2组第1接合透镜和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面的第2组第2接合透镜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在比第3a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面靠物侧的位置配置光阑。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使第3b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聚焦。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
-1.4<f/f1<-0.6...(1)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f1:第1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
0.3<f/f3b<0.6...(2)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f3b:第3b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0.3<f/f2<0.7...(3)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f2:第2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44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