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聚物膜、纤维、产品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64563.0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4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托弗·K·斯托克斯;张晓民;卡尔·F·休米斯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尔格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91 | 分类号: | D04H1/4391;D04H1/4291;D04H1/4382;D01D5/24;D01D5/247;D01F6/46;C08J9/00;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王景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20 | 代理人: | 王景林 |
地址: |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聚物 纤维 产品 方法 | ||
1.新型改进或改性的微孔膜、纤维、多孔纤维、中空纤维或微孔纤维,其用于纺织产品或其它最终用途应用等的材料、层、复合材料、纺织品等中,并且其包括至少一种共聚物,所述至少一种共聚物的作用是改进手感、悬垂性、静音性、表面摩擦系数等之特征或性能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纤维、多孔纤维、中空纤维或微孔纤维,其组成为两种或更多种聚烯烃的嵌段或抗冲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纤维、多孔纤维、中空纤维或微孔纤维,其组成为两种或更多种聚烯烃的嵌段或抗冲共聚物,所述两种或更多种聚烯烃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聚乙烯、聚1-丁烯、聚-4-甲基-1戊烯、聚己烯、聚辛烯和/或其共混物、混合物或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纤维、多孔纤维、中空纤维或微孔纤维,其组成为两种或更多种聚烯烃的嵌段或抗冲共聚物,所述两种或更多种聚烯烃优选聚丙烯和聚乙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纤维、多孔纤维、中空纤维或微孔纤维,其组成为一种抗冲共聚物,所述抗冲共聚物优选以介于1%与50%之间的摩尔分数存在的聚丙烯和聚乙烯,更优选以介于3%与10%之间的摩尔分数存在的聚丙烯和聚乙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其组成为抗冲共聚物树脂,采用吹塑薄膜技术或者采用流延薄膜方法将其挤出以形成无孔前体薄膜,单轴拉伸所述无孔前体薄膜以形成厚度约12-25μm的微孔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微孔膜,其包含抗冲共聚物,采用吹塑薄膜技术或者采用流延薄膜方法将其挤出以形成无孔前体薄膜,在同时纵向松弛的情况下对所述无孔前体薄膜进行单轴和双轴拉伸以形成厚度约5-50μm、更优选10-30μm且最优选15-25μm的微孔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其包含抗冲共聚物,采用吹塑薄膜技术或者采用流延薄膜方法将其挤出以形成无孔前体薄膜,在不同时纵向松弛的情况下对所述无孔前体薄膜进行单轴和双轴拉伸以形成厚度约5-50μm、更优选10-30μm且最优选15-25μm的微孔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其包含一种基于聚丙烯的抗冲共聚物,所述抗冲共聚物中聚丙烯的含量为90-97%,所述抗冲共聚物与β-成核(BN)剂配混,采用流延薄膜方法将其挤出以形成无孔的β-成核前体薄膜,对所述无孔的β-成核前体薄膜进行单轴和双轴拉伸以形成厚度约5-50μm、更优选10-30μm且最优选15-25μm的微孔膜。
10.新型改进或改性的微孔膜、纤维、多孔纤维、中空纤维或微孔纤维,其组成为至少一种聚烯烃与至少一种共聚物的组合,所述至少一种共聚物的作用是改进纺织产品最终用途应用等中的微孔聚烯烃膜或纤维的手感、悬垂性和表面摩擦系数等之特征或性能特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孔膜、纤维、多孔纤维、中空纤维或微孔纤维,其组成为聚烯烃与嵌段或抗冲共聚物的组合,所述嵌段或抗冲共聚物由两种或更多种聚烯烃组成,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聚乙烯、聚1-丁烯、聚-4-甲基-1戊烯、聚己烯、聚辛烯和/或其共混物、混合物或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孔膜、纤维、多孔纤维、中空纤维或微孔纤维,其组成为聚烯烃与嵌段或抗冲共聚物的组合,所述嵌段或抗冲共聚物由两种或更多种聚烯烃组成,优选聚丙烯和聚乙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孔膜、纤维、多孔纤维、中空纤维或微孔纤维,其组成为聚烯烃与嵌段或抗冲共聚物的组合,所述嵌段或抗冲共聚物由两种或更多种聚烯烃组成,优选以介于1%与50%之间的摩尔分数存在的聚丙烯和聚乙烯且更优选以介于3%与10%之间的摩尔分数存在的聚丙烯和聚乙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孔膜,其组成为聚烯烃与一种或多种共聚物的组合,采用吹塑薄膜技术或者采用流延薄膜方法将其挤出以形成无孔前体薄膜,对所述无孔前体薄膜进行单轴拉伸以形成厚度约5-50μm、更优选10-30μm且最优选15-25μm的微孔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尔格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赛尔格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45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