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4592.7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8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高贤秀;金镇玟;郑载薰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J11/00 | 分类号: | H04J11/00;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刘久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系统 收发 信号 方法 及其 设备 | ||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专用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一专用发送时间间隔中,用户设备仅执行接收,而所述基站执行发送和接收;
基于所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估计自干扰信道;
在所述第一专用发送时间间隔之后接收通过将所估计的自干扰信道和要从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组合而生成的参考信号作为自干扰信号并且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利用所述参考信号来从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消除所述自干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专用发送时间间隔之后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专用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接收所述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专用发送时间间隔被配置为当所述用户设备按全双工方案操作时,不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专用发送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专用发送时间间隔在时间资源区域上彼此区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专用发送时间间隔被配置用于位于所述基站的小区中的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和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是在相同的频带中执行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从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时涉及的子帧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BCH、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PSS/SSS、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时涉及的子帧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探测参考信号SRS、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下行链路信号或所述上行链路信号,获取下行链路同步信息。
10.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专用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一专用发送时间间隔中,多个用户设备仅执行接收,而所述基站执行发送和接收;
基于所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估计自干扰信道;
在所述第一专用发送时间间隔之后接收通过将所估计的自干扰信道和要从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组合而生成的参考信号作为自干扰信号并且接收来自所述多个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利用所述参考信号来从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消除所述自干扰信号,
其中,当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的第一用户设备在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专用发送时间间隔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的其它用户设备在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二专用发送时间间隔中均不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被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的其它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接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二专用发送时间间隔中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和接收所述上行链路信号。
13.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基站,该基站包括:
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收发器在专用发送时间间隔期间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其中,在所述专用发送时间间隔中,用户设备仅执行接收,而所述基站执行发送和接收;
基于所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估计自干扰信道;
在所述专用发送时间间隔之后接收通过将所估计的自干扰信道和要从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组合而生成的参考信号作为自干扰信号并且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利用所述参考信号来从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消除所述自干扰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45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