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和非水性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66253.2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5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三木崇之;高田泰广;野中真一;大熊雅美;龟井清雄;西山俊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DI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36;H01M4/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二次 电池 负极 活性 物质 | ||
1.一种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是将具有硅烷醇基和/或水解性甲硅烷基、聚硅氧烷链段(a1)、以及该聚硅氧烷链段(a1)以外的聚合物链段(a2)的复合树脂(A)烧结而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中,所述聚硅氧烷链段(a1)为具有下述通式(S-2)和/或下述通式(S-3)所示结构单元的聚硅氧烷链段,
所述通式(S-2)和通式(S-3)中,R3、R4和R5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8的环烷基、芳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中,所述聚硅氧烷链段(a1)的含有率相对于所述复合树脂(A)为10~95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中,所述聚合物链段(a2)为乙烯基聚合物链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中,所述复合树脂(A)为聚硅氧烷链段(a1)和聚合物链段(a2)用下述结构式(S-5)所示的结构连接的复合树脂,
式(S-5)中,碳原子为构成聚合物链段(a2)的碳原子,2个硅原子为构成聚硅氧烷链段(a1)的硅原子。
6.一种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是将由复合树脂(A)、硅颗粒、和有机溶剂得到的分散液烧结而获得的,所述复合树脂(A)具有硅烷醇基和/或水解性甲硅烷基、聚硅氧烷链段(a1)、以及该聚硅氧烷链段(a1)以外的聚合物链段(a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是将所述分散液喷雾干燥之后将干燥物烧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是将所述分散液喷雾的同时进行的烧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中,所述聚硅氧烷链段(a1)为具有下述通式(S-2)和/或下述通式(S-3)所示结构单元的聚硅氧烷链段,该聚硅氧烷链段(a1)的含有率相对于所述复合树脂(A)为10~95质量%,
所述通式(S-2)和通式(S-3)中,R3、R4和R5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8的环烷基、芳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中,所述聚合物链段(a2)为乙烯基聚合物链段。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中,所述复合树脂(A)为聚硅氧烷链段(a1)和聚合物链段(a2)用下述结构式(S-5)所示的结构连接的复合树脂,
式(S-5)中,碳原子为构成聚合物链段(a2)的碳原子,2个硅原子为构成聚硅氧烷链段(a1)的硅原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其为非多孔质。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其为非多孔质。
14.一种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其使用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
15.一种非水性二次电池,其具有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水性二次电池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IC株式会社,未经DI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62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