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堆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7783.9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1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福山阳介;入月桂太;寺田雄亮;田岛典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H01M8/10;H01M8/04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液流路 吸收构件 燃料电池堆 单元电池 流路阻力 降低部件 隔板 膜电极接合体 冷却液流通 弹簧特性 吸收单元 压力损失 冷却液 夹持 电池 配置 | ||
一种通过将单元电池(C)多层层叠而构成的燃料电池堆(FS),该单元电池(C)通过利用一对隔板(2)夹持膜电极接合体(1)而成,其中,在相邻的单元电池(C)彼此之间形成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液流路(F),并且包括有位移吸收构件(5),该位移吸收构件(5)配置在该冷却液流路(F)内并用于吸收单元电池(C)之间的位移,位移吸收构件(5)构成为包括有流路阻力降低部件(16、36),该流路阻力降低部件用于降低冷却液在冷却液流路(F)中的流路阻力,该燃料电池堆(FS)在维持位移吸收构件(5)的弹簧特性的同时降低冷却液流路(F)的压力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等燃料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在层叠的单元电池彼此之间形成有冷却液流路的构造的燃料电池堆。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上述这样的燃料电池堆,例如有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燃料电池。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燃料电池是将多层燃料电池单元层叠而成的。燃料电池单元在MEA(膜电极接合体)的两侧具有氢极和氧极,氢极具有截面凹凸形状,氧极包含同样的截面凹凸形状的排水层,在氢极和氧极的外侧具有平板状隔板,在该平板状隔板与各极之间形成氢流路和氧流路。另外,燃料电池在氧极侧具有制冷剂流路部。
制冷剂流路部包括两张平板状隔板、和夹在两张平板状隔板之间的预压板,将两平板状隔板之间设为冷却水的流路。预压板成为截面波浪形状,能够沿厚度方向(电池堆层叠方向)弹性变形,将因燃料电池的各结构部件的形状误差而局部产生的负荷分散,向各结构部件施加均匀的负荷。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4432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燃料电池堆中,在冷却水的流路内配置有预压板,因此,流路的压力损失较大,另一方面,预压板的规定的弹簧特性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存在难以在维持预压板的弹簧特性的同时降低流路的压力损失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点,成为了以往以来的课题。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现有的状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层叠的单元电池彼此之间形成冷却液流路、并且在该冷却液流路上配置有位移吸收构件的构造的燃料电池堆,该燃料电池堆能够在维持位移吸收构件的弹簧特性的同时降低冷却液流路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堆是通过将单元电池多层层叠而构成的,该单元电池通过利用一对隔板将膜电极接合体夹持而成,在相邻的单元电池彼此之间形成使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液流路,并且包括有位移吸收构件,该位移吸收构件配置在该冷却液流路内并用于吸收单元电池之间的位移。而且,燃料电池堆设为如下结构:位移吸收构件包括有流路阻力降低部件,该流路阻力降低部件用于降低冷却液流路中的冷却液的流路阻力,将上述结构作为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法。
采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堆,该燃料电池堆具有在层叠的单元电池彼此之间形成冷却液流路、并且在该冷却液流路配置有位移吸收构件的构造,该燃料电池堆能够在维持位移吸收构件的弹簧特性的同时降低冷却液流路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说明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堆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的(B)是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2的(A)是说明构成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堆的单元电池的分解状态的俯视图,图2的(B)是组装后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日本发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77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