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氧稠环胺化合物、含硫稠环胺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8082.7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4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阳一;伊藤裕胜;河村昌宏;齐藤博之;池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307/77 | 分类号: | C07D307/77;C07D307/91;C09K11/06;H01L51/5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高旭轶;李炳爱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胺化合物 有机薄膜层 碳原子数 成环 稠环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阴极 单键 芳基 氧原子或硫原子 阳极 相邻基团 发光层 亚芳基 阳极夹 呋喃环 噻吩环 多层 含氧 键合 | ||
提供具有呋喃环或噻吩环的式(1)所示的稠环胺化合物;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括阴极、阳极、被阴极和阳极夹持的包括一层或多层的有机薄膜层,该有机薄膜层包括发光层,该有机薄膜层中的至少1层含有至少1种该胺化合物。(n为1~4的整数,B为下述式(2)所示的结构,A为下述式(4)所示的基团。R1~R8的2个相邻基团中,至少一组相互键合而形成下述式(3)所示的2价的基团。X为氧原子或硫原子;其中,X为硫原子时,n为2~4的整数。Ar1、A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6~30的芳基等。L、L1及L2为单键、成环碳原子数6~30的亚芳基等。其中,Ar1及Ar2双方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6~30的芳基时,L为单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氧稠环胺化合物及含硫稠环胺化合物,更详细地说,涉及具有含有呋喃环或噻吩环的稠环的胺化合物。进而,本发明涉及使用了该含氧稠环胺化合物及/或含硫稠环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通常,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由阳极、阴极、及被阳极与阴极夹持的1层以上的有机薄膜层构成。向两电极间施加电压时,电子从阴极侧注入到发光区域,空穴从阳极侧注入到发光区域,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区域中再结合而成为激发状态,当激发状态恢复至基底状态时发出光。
另外,对于有机EL元件而言,通过在发光层中使用各种发光材料,能获得多样的发光色,因此,关于实际应用于显示器等的研究盛行。尤其是,对于红色、绿色、蓝色这三原色的发光材料的研究最活跃,为了提高特性而进行了深入研究。
有机EL元件中的最大的课题之一是同时提高高发光效率。作为得到高效率的发光元件的方法,已知通过在主体材料中掺杂数%的掺杂剂材料从而形成发光层的方法。对于主体材料,要求高载流子迁移率、均匀的成膜性等,对于掺杂剂材料,要求高荧光量子收率、均匀的分散性等。
专利文献1~3中记载了具有呋喃环或噻吩环的稠环胺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92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2-503027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2/045710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使用了具有呋喃环或噻吩环的稠环胺化合物的元件的发光效率不能说是充分的,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实现高发光效率的有机EL元件的化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的具有呋喃环或噻吩环的稠环胺化合物,从而解决上述课题。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发明。
1. 下述式(1)所示的胺化合物;
[化1]
式(1)中,n为1~4的整数,B为下述式(2)所示的结构,A为下述式(4)所示的基团;n为2以上时,多个A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80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