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异常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2064.6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8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耕平;森俊博;大野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F01N3/18;F01N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范文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异常 检测 装置 | ||
1.一种内燃机的异常检测装置,其中,
在内燃机排气通道内配置排气净化催化剂并且在排气净化催化剂上游的内燃机排气通道内配置碳氢化合物供给阀,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由具有在排气净化催化剂的长边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排气流通道的直流型的催化剂组成,在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周边部上有可能产生因废气中的微粒的堆积而造成的堵塞的限定的一部分区域被预先预测为微粒堆积区域,在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下游侧端面周边部的下游且在沿着排气净化催化剂的长边轴线观察时相当于该微粒堆积区域的下游侧的废气流通区域内,配置空燃比传感器,在使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废气的空燃比瞬时地发生了变化时,若在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周边部的该微粒堆积区域中产生了因废气中的微粒的堆积而造成的堵塞,则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速度与未产生因该微粒的堆积而造成的堵塞的情况相比会降低,当对在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周边部的该微粒堆积区域中是否产生了因废气中的微粒而造成的堵塞进行判断时,使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废气的空燃比瞬时地变化,当此时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速度降低时,判断为在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周边部的该微粒堆积区域中产生了因废气中的微粒的堆积而造成的堵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异常检测装置,其中,
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的周边部上的该微粒堆积区域被预先求出,在沿着排气净化催化剂的长边轴线观察时相当于该被预先求出的微粒堆积区域的下游侧的废气流通区域内,配置有该空燃比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异常检测装置,其中,
在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废气流通表面上负载有贵金属催化剂,并且在该贵金属催化剂周围形成有碱性的废气流通表面部分,在排气净化催化剂中的废气的空燃比被设为了过浓以从该排气净化催化剂释放NOx时,对在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周边部的该微粒堆积区域中是否产生了因废气中的微粒的堆积而造成的堵塞进行判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异常检测装置,其中,
该排气净化催化剂具有当以被预先规定的范围内的振幅以及被预先规定的范围内的周期而使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碳氢化合物的浓度进行振动时,对废气中所含有的NOx进行还原的性质,并且具有当将该碳氢化合物浓度的振动周期设定为与该被预先规定的范围相比较长时,废气中所含有的NOx的储存量增大的性质,
第一NOx净化方法和第二NOx净化方法被选择性地使用,其中,所述第一NOx净化方法为,通过以该被预先规定的周期而从碳氢化合物供给阀喷射碳氢化合物,从而对废气中所含有的NOx进行净化的方法,所述第二NOx净化方法为,通过以与该被预先规定的周期相比较长的周期而将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废气的空燃比设为过浓,从而使储存N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中释放,由此对NOx进行净化的方法。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异常检测装置,其中,
该排气净化催化剂具有储氧能力,在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废气的空燃比被设为了过浓以从该排气净化催化剂释放NOx时,在该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速度降低并且由该空燃比传感器检测出的空燃比被维持为理论空燃比的时间增加的情况下,判断为在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周边部的该微粒堆积区域中产生了因废气中的微粒的堆积而造成的堵塞。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异常检测装置,其中,
在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下游侧端面周边部的下游且在沿着排气净化催化剂的长边轴线观察时相当于该微粒堆积区域的下游侧的废气流通区域内,配置有温度传感器,在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废气的空燃比被设为了过浓以从该排气净化催化剂释放NOx时,在该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速度降低并且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废气的温度的变化时间增加的情况下,判断为在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周边部的该微粒堆积区域中产生了因废气中的微粒的堆积而造成的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20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