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2417.2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8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田野口健一;平野荣治;芦泽胜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E05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孙明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把手 装置 安装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该车门把手装置安装在车门面板以及衬里的双方上,并用于进行车门的开闭操作。
背景技术
在大量车辆中,在车门的车室内侧安装有车门把手装置。作为与这种车门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有关的现有技术,而具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
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门把手装置使作为主体的基座部件由车门面板以及衬里夹入,并且使这些车门面板以及衬里连结,由此被固定。对于连结而使用了螺栓以及螺母。
在安装这种车门把手装置时,首先,使基座部件与车门面板的安装部配合。从该状态下使衬里与基座部件重合并进行连结。在使衬里的安装部与车门面板的安装部配合时,需要边注意使得基座部件不会掉落边使彼此的安装部配合。即,对于安装性这一点还具有改善的空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66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安装的车门把手装置为课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构成包括:车门的车门面板;覆盖该车门面板的车室内侧的衬里;和安装在这些车门面板以及衬里的双方上且用于进行所述车门的开闭操作的车门把手装置,
所述车门把手装置具有:向着基座部件的上下延伸的摆动轴;和安装在该摆动轴上且能够摆动的把手部,
在所述基座部件的周缘上形成有安装在所述车门面板上的面板安装部、和安装在所述衬里上的衬里安装部,
所述面板安装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门面板在规定范围内移动,
所述衬里安装部经由具有弹性的夹子安装在所述衬里上,
所述夹子向着所述衬里弹压所述基座部件。
优选为,至少一个所述面板安装部相对于所述摆动轴而设在所述把手部被拉拽操作的一侧。
优选为,所述面板安装部在所述基座部件的周缘的上下设有一对,
连结这些面板安装部的线段相对于所述摆动轴的轴线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交叉。
优选为,所述衬里安装部在所述基座部件的周缘的上下设有一对,
连结这些衬里安装部的线段与连结所述面板安装部的线段向着前后相反的方向倾斜,且相对于所述摆动轴的轴线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交叉,
并且连结所述面板安装部的线段与连结所述衬里安装部的线段交叉。
优选为,所述上下一对衬里安装部的一方经由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所述夹子而安装在所述衬里上,另一方经由沿水平方向弹性变形的所述夹子而安装在所述衬里上。
优选为,将所述面板安装部安装到所述车门面板上的部件为带层差螺栓,
形成在所述面板安装部上供所述带层差螺栓穿插的面板安装孔与穿插至该面板安装孔内的所述带层差螺栓的层差部之间的间隙,相对于所述带层差螺栓的穿插方向上,所述带层差螺栓的周向上的间隙形成得大。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基座部件的周缘上形成有安装在车门面板上的面板安装部、和安装在衬里上的衬里安装部。当安装车门把手装置时,首先将面板安装部安装到车门面板上。接着,在车门把手装置被固定的状态下安装衬里。由此,能够不需要控制车门把手装置地将衬里容易地安装。
而且,面板安装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车门面板在规定范围内移动。通过能够移动,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车门把手装置的安装时的安装位置的微调整。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性。
另外,具有弹性的夹子向着衬里弹压基座部件,以将基座部件引入的方式安装在衬里安装部上,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确保衬里的安装精度。
而且,面板安装部以及衬里安装部形成在基座部件的周缘上。由此,能够通过衬里覆盖面板安装部以及衬里安装部。能够通过衬里来覆盖这些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的部件,能够提高外观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相对于摆动轴而在把手部被拉拽操作的一侧设有面板安装部。即,在连结把手部的前端与面板安装部的线段与摆动轴的轴线交叉的位置上形成有面板安装部。由此,能够使把手部的摆动方向、与面板安装部向车门面板被按压的方向一致。通过使这些方向一致,而能够减轻在摆动操作时对面板安装部施加的荷载,谋求车门把手装置的长寿命化。
而且,在本发明中,连结一对面板安装部的线段相对于摆动轴的轴线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交叉。在摆动轴的前后,将基座部件安装在车门面板上。由此,能够防止把手部的摆动操作时的基座部件的浮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24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图像识别和射频的车辆机电系统触发
- 下一篇: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