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处理装置以及显示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3906.X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9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土桥外志正;水谷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5/32 | 分类号: | G09G5/32;G09G5/3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杨谦,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处理 装置 方法 以及 程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处理装置以及显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智能手机等的普及,在便携终端等的较小的画面上阅览文档数据等的内容数据的机会增加。但是,若在较小的画面内显示文档数据整体,则字符过小而不能阅读的情况较多。因此,一般来说,用户在画面中显示文档数据的一部分的区域,一边使文档数据滚动一边阅览文档数据。但是,在文档的一行整体不能收纳于画面内的情况下,需要按照每一行进行从行末向下一行的行头的滚动,所以操作或视线移动所导致的用户的负担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使得用户的操作或视线的移动量更少地阅览内容数据的显示处理装置、显示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具备:读取部,读取在显示部显示的内容数据;以及显示控制部,在所述内容数据的显示对象区域的宽度比所述显示部的宽度大的情况下,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使所述显示对象区域的宽度的端和所述显示对象区域的宽度的端所相反的端连结起来而成的虚拟内容数据。
根据上述构成的显示处理装置,能够使得用户的操作或视线的移动量更少地阅览内容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的功能块的一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的文档布局的解析的一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以往的显示处理装置的文档数据阅览时的滚动方法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3的滚动方法的滚动方向的轨迹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的文档阅览时(左右连结模式)的滚动方法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5的滚动方法的滚动方向的轨迹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的显示模式的设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的坐标系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的左右连结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将第二虚拟文档块数据以左右连结模式来显示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文档数据的文档块为横写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生成的第一虚拟文档块数据(图13的文档数据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文档数据的文档块为纵写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生成的第二虚拟文档块数据(图15的文档数据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文档数据的文档块不是长方形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的第一虚拟文档块数据(图17的文档数据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的显示部的大小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显示第一虚拟文档块数据时,同时显示横宽度不同的多个文档块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显示第一虚拟文档块数据时,同时显示横宽度不同的多个文档块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显示第一虚拟文档块数据时,同时显示横宽度不同的多个文档块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显示第二虚拟文档块数据时,同时显示纵宽度不同的多个文档块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显示第二虚拟文档块数据时,同时显示纵宽度不同的多个文档块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2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显示第二虚拟文档块数据时,同时显示纵宽度不同的多个文档块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第一~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10的功能块的一例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处理装置10具备显示部11、存储部12、读取部13、解析部14、操作部15、通信部16、第一显示控制部17以及第二显示控制部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解决方案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解决方案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39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