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部件铰链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5482.0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3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斯泰西·L·沃尔夫;查德·帕特里克·帕里;埃里克·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张红霞;周艳玲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件 铰链 组件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双部件铰链组件。根据一个实施例,便携式计算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通过双部件铰链组件连接的基座外壳。此外,双部件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当显示器变换至打开位置时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后面延伸,以便为计算设备提供稳定性。
背景技术
移动计算的出现和普及已使得便携式电子设备由于其紧凑的设计并且重量轻而成为当今市场上的主要产品。在移动计算领域中,笔记本电脑是使用最广泛的设备之一,并且通常采用由通过例如铰链在公共端处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外壳组成的翻盖式设计。多数情况下,第一或显示器外壳用于为用户提供可视的显示,而第二外壳包括供用户输入的区域(例如,触摸板和键盘)。
同时,平板计算设备使用单个触摸屏显示器和外壳,既用于接受用户输入也向操作用户显示图像。进一步,可转换触屏笔记本电脑代表混合型设备,并且通常包括用于能够进行标准输入(例如,键盘)的基座外壳和用于与平板设备连接的对接区域,从而复制传统笔记本的功能。然而,当平板设备对接于混合笔记本配置中时,平板设备的尺寸和位置常常导致非期望的操作环境。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以及其附加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中将被更加清楚地理解,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具有双部件铰链组件的便携式计算设备的三维立体图。
图2A是当处于闭合位置时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双部件铰链组件的侧视图,而图2B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当处于打开位置时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双部件铰链组件的侧视图。
图3A和图3B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当处于打开位置时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双部件铰链组件的三维立体图。
图4A-4C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从闭合位置展开成打开位置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双部件铰链组件的侧视图。
图5A-5C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从闭合位置展开成打开位置的双部件铰链组件的放大三维视图。
图6A-6C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从闭合位置展开成打开位置的双部件铰链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讨论针对各种示例。尽管这些示例的一个或多个可详细讨论,但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或使用为限制包括权利要求在内的本公开的范围。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以下描述具有宽泛应用,并且任何实施方式的讨论仅意指是一个实施例的示例,而不意在暗示包括权利要求在内的本公开的范围受限于该实施例。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具体关于附图中的附图标记的指示符“A”、“B”和“N”指示若干这样标示的特定特征可被包括在本公开的示例中。指示符可表示特定特征的相同或不同编号。
本文的附图遵循编号规则,其中第一数字对应于附图编号,而剩余的数字识别图中的元件或部件。不同附图之间的相似的元件或部件可通过使用相似的数字来识别。例如,143可表示图1中的元件“43”,并且相似的元件在图2中可表示为243。本文多个附图中示出的元件可被添加、交换和/或消除,从而提供本公开的若干附加示例。另外,附图中提供的元件的大小和相对比例意在例示本公开的示例,而不应以限制的意义来看待。
诸如在笔记本和混合计算系统上可看到的那种翻盖式计算设备的铰链对于使设备能够从闭合位置到输入操作模式快速且容易地变换是重要的。然而,将平板计算设备对接到可转换计算系统的基座(产生触摸屏笔记本)可能导致尴尬的重量分布,因为平板设备可能比基座外壳稍重。所以,当用户打开可转换笔记本并试图在显示器上进行触摸体验时,铰链上的重量失衡导致显示器(即平板设备)不期望地向后远离用户倾覆。因此,本领域中需要能够有效地抗衡可转换计算设备的不均匀重量分布的健壮铰链机制,从而防止设备在小到没有的力施加到附接的触摸屏显示器外壳(例如,平板设备)上时不慎向后倾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未经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5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驾驶辅助装置
- 下一篇:智能频谱激发极化测量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