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喷射阀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75715.7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1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桥居直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61/18 | 分类号: | F02M61/18;F02M5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秋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喷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汽车的内燃机等提供燃料所使用的燃料喷射阀,特别涉及促进了喷雾特性中的微粒化并且提高了喷射方向自由度的燃料喷射阀。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汽车等的燃料消耗限制以及废气排放限制越来越严格,要求从燃料喷射阀喷射出来的燃料喷雾实现微粒化。为此,现有的燃料喷射阀中,在从阀座的底座部流过来的燃料流的主流的内侧设置喷孔入口,并且使喷孔正上方的空腔流路面积急剧缩小。从而,促进了在喷孔入口处进入角较大的燃料流,实现了燃料喷雾的微粒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现有的其他燃料喷射阀中,相对于燃料喷射阀轴心,径向外侧的喷孔长度要短于径向内侧的喷孔长度。从而,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燃料喷雾的微粒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005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1379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近年来汽车的汽油内燃机中,为了提高向气缸内提供燃料的控制性,每一个气缸搭载有一个燃料喷射阀。另外,为了同时提高输出和提高燃料利用率,基本上都是每一个气缸设置两个进气端,在此情况下,要求燃料喷射阀向着各进气端在2个方向上喷射燃料。
专利文献1所示的燃料喷射阀中,为了使燃料向2个方向喷射,配置于喷孔板的喷孔的喷孔方向需要是由多个喷孔来形成2个方向的集合喷雾。但是,在隔着较大间隔配置喷孔的情况下,在与阀座轴心正交的平面上垂直投影的喷孔的方向与从阀座轴心放射出的放射方向成规定的角度,因此,在将从阀座的底座部流向喷孔入口的燃料流的主流垂直投影到上述平面上时,喷孔方向与燃料流的主流不是正对的。
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燃料与喷孔的内壁发生碰撞之后,无法充分形成用来使液膜沿着喷孔内壁扩展的燃料流,无法高效地使燃料形成液膜,难以使喷雾微粒化。
另一方面,在上述平面上,为了使燃料液膜高效地沿着喷孔的内壁扩展而将喷孔方向设为放射方向以使燃料流的主流与喷孔方向正对的情况下,为了用多个喷孔形成2个方向的集合喷雾,需要将喷孔集中配置在各个集合喷雾的方向上。但是,这样的配置会使喷孔相互靠近,在喷射之后分裂成喷雾之前的液膜阶段,液膜彼此干扰,从而导致微粒化不佳的问题。尤其是在大流量规格或者以实现微粒化喷雾为目标的规格下,由于会形成多喷孔,因此其影响非常显著。
通过将喷孔集中配置于各个集合喷雾的方向,从而对于喷孔群中位于端部的喷孔,相比于从阀座的底座部流向喷孔入口的燃料流的主流,从由阀座轴心起呈放射状的直线上未配置喷孔的阀座的底座部流向喷孔入口的侧流、以及一度到达阀座轴心后流向喷孔入口的U形弯流要更强。因此,会阻碍燃料的薄膜化,使微粒化变差,从而导致无法同时提高喷射方向的自由度和实现微粒化的问题。
此外,专利文献2所示的现有的燃料喷射阀中,对应于各喷孔的喷孔出口分别形成有凹部,而喷孔形成为横跨该凹部在阀座轴心径向内侧的面。从而,喷孔在阀座轴心径向外侧的一部分变为有缺口的状态,相对于燃料喷射阀轴心,径向外侧的喷孔长度要短于径向内侧的喷孔长度。
然而,为了使燃料高效地实现微粒化且形成2个方向的集合喷雾,在将从阀座的底座部流向喷孔入口的燃料流的主流和喷孔投影到上述平面上时,为了使燃料流的主流与喷孔方向正对,需要将喷孔集中配置在各个集合喷雾的方向上。因此,具有直径大于喷孔的凹部相互靠近,从凹部喷射出的液膜相互干扰,从而导致微粒化变差的问题。尤其是在以实现微粒化为目标而呈多喷孔化的情况下,其影响十分显著。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促进所喷射的燃料的微粒化、又能提高喷射方向的自由度的燃料喷射阀。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5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