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回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5930.7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4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高宫二三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26/00 | 分类号: | F02M26/00;F02D13/02;F02D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薛晓奇,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回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内燃机中采用排气回流(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排气回流装置:设置有将EGR冷却器与EGR阀之间的EGR通路和比EGR通路与排气通路的连接部靠下游的排气通路连接起来的连通路,并且在比该EGR通路与排气通路的连接部靠下游且比该连通路与排气通路的连接部靠上游的排气通路设置有排气节流阀,执行关闭该EGR阀和该排气节流阀的控制。
若关闭EGR阀,则EGR通路与进气通路的连通被切断。若关闭排气节流阀,则比排气节流阀靠上游侧的排气通路内的压力变为高于比排气节流阀靠下游侧的排气通路内的压力。因此,若执行上述控制,则能够使来自内燃机的排气按照上游侧的排气通路、EGR通路、连通路、下游侧的排气通路的顺序流动。因此,即使在EGR冷却器等EGR通路内产生了凝结水,也该凝结水能够载于该排气的流动而排出到排气通路侧。因而,能够防止凝结水的残留所致的EGR路径的腐蚀于未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023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033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即使在执行了上述控制的情况下,EGR路径内也依然残留有排气。因此,若在该状态下将发动机停止且EGR路径因外界气体而被冷却,则残留排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即,在发动机停止期间在EGR路径内会产生凝结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即,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发动机停止后在EGR路径内产生凝结水的排气回流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1发明是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排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EGR通路,其连接内燃机的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
EGR通路开闭单元,其对所述EGR通路进行开闭;
排气门,其设置于所述内燃机的汽缸;
可变气门机构,其能够改变所述排气门的打开特性;以及
可变气门机构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可变气门机构,
所述可变气门机构控制单元,在燃料喷射的非执行期间改变所述排气门的打开正时,使所述排气通路内的压力振幅成为极大的位置与所述EGR通路和所述排气通路的连接部一致,
所述EGR通路开闭单元,在燃料喷射的非执行期间,在所述连接部的压力比所述进气通路内的压力高时打开所述EGR通路,在所述连接部的压力为所述进气通路内的压力以下时关闭所述EGR通路。
另外,第2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中,
所述可变气门机构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内燃机的转速来改变所述打开正时,
所述转速越降低,所述可变气门机构控制单元越使所述打开正时提前。
另外,第3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2发明中,
所述可变气门机构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转速来改变所述排气门的工作角,
所述转速越降低,所述可变气门机构控制单元越使所述工作角扩大。
另外,第4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3发明中任一发明中,具备:
空气流量计,其检测在所述进气通路流动的进气流速的变化;和
打开正时调节单元,其在燃料喷射的非执行期间根据由所述空气流量计检测到的进气流速的变化来调节所述打开正时。
发明的效果
若对排气门进行开闭,则在排气通路内产生压力的变动。在燃料喷射的非执行期间,内燃机的汽缸内的气体(新气)以原样的状态被向排气通路排出。即,若在燃料喷射的非执行期间对排气门进行开闭,则由于在排气通路流动的新气而产生该压力的变动。根据第1发明,在燃料喷射的非执行期间,改变排气门的打开正时而使排气通路内的压力的振幅成为极大的位置与EGR通路和排气通路的连接部一致,而且在该连接部的压力比进气通路内的压力高时打开EGR通路,在该连接部的压力为进气通路内的压力以下时关闭EGR通路,所以能够使在该连接部产生高的压力的新气经由EGR通路返回进气通路。即,能够以新气对EGR通路进行扫气。被导入EGR通路的新气的温度与外界气体温度大致相等。因此,即使在该新气的导入后将发动机停止,也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发动机停止期间在EGR通路产生凝结水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5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选换档软轴操纵器
- 下一篇:水泥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