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CPU系统及多CPU系统的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6775.0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7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pu 系统 调整 方法 | ||
在按照每个种类搭载有多个数据处理性能和耗电量不同的多种CPU的非对称多CPU系统中,以使整体性的数据处理性能和耗电量的最大值逐级不同的方式预先对所述CPU的种类和个数的组合的多个方式进行定义,并进行针对以根据数据处理的环境从定义信息中选择的方式而被特定的CPU分配数据处理的控制。能够与数据处理负荷等的数据处理环境相应地抑制不必要的耗电且能够易于实现必要的数据处理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对称多CPU(中央处理器)系统并且涉及其中的调整(scaling)方法,例如涉及通过应用于携带信息终端装置而有助于延长电池驱动时间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保证高数据处理性能的同时延长电池驱动时间的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在该技术中,除了执行数据处理的第一CPU以外,还设置了与该第一CPU相比峰值性能更低而功率效率更高的第二CPU,利用第二CPU监视负荷,在负荷大的情况下,通过第一CPU执行处理,在上述负荷小的情况下,代替第一CPU,使第二CPU执行上述处理。由此,根据负荷的状态或温度变化,减少系统动作时的漏电。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如下技术,在多处理器系统中,设置对在利用各处理器执行任务时所需的耗电信息进行管理的管理部,在选择执行任务的处理器时,使用上述耗电信息,选择每单位耗电量的执行处理量最大的处理器,将任务分配给该处理器。由此,能够实现在移动终端等的能够使用的电量有限的环境下能够以有限的电量执行更多的处理量的多处理器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803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098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关于向多个CPU非对称地分配处理的非对称多CPU系统中的CPU处理的调整进行了研究。即,使执行任务的CPU的分配在数据处理性能高的CPU和低耗电的CPU之间可变。作为其方法提出了如下方法:在数据处理性能高的CPU的组和低耗电的CPU的组之间,根据系统负荷,排他地切换所使用的CPU的组。另外,还提出了如下方法:使数据处理性能高的CPU组所包含的CPU和低耗电的CPU组所包含的CPU一一对应,在对应的CPU彼此中使用DVFS(动态电压频率调节)处理等,由此根据系统负荷排他地切换所使用的CPU。但是,在这些提案中,由于任务处理能够使用的CPU的最大数量被限制为属于双方CPU组的全部CPU的一半,所以存在CPU资源的运转效率差的问题。而且,由于排他地切换高数据处理性能的CPU和低数据处理性能的CPU,所以能够实现的性能成为从数据处理性能高的组选择的多个CPU和从数据处理性能低的组中选择的多个CPU的总和,有时不能实现中间性的数据处理性能。换言之,不能控制成在某一瞬间非对称多CPU系统恰当地满足所需的处理性能,有可能会选择超过满足必要的处理性能的CPU的组合。由此,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耗电。但是,对于双方的组,为了仅将负荷大的任务分配给数据处理性能高的CPU,并仅将负荷小的任务分配给低耗电的CPU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全部CPU,需要将OS的内核、尤其是将任务调度器(taskscheduler)或任务分配器(task dispatcher)在这样的CPU系统中最优化。但是,实现这样的最优化不是容易的。专利文献1、2的技术也没有启示对此的解决对策。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新的特征能够从本说明书的记载和附图得以明确。
若针对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的方案简单地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
即,在分别搭载有多个数据处理性能和耗电量不同的多种CPU的非对称多CPU系统中,以使整体性的数据处理性能和耗电量的最大值带有变动的方式(以使整体的数据处理性能和耗电量的最大值逐级不同的方式),预先对所述CPU的种类和个数的组合的多个方式进行多个定义,按照根据与数据处理的环境而从定义信息中选择的方式,控制分配给数据处理的CPU的种类和个数。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萨电子株式会社,未经瑞萨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67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