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80076954.4 申请日: 2013-05-29
公开(公告)号: CN105247727A 公开(公告)日: 2016-01-13
发明(设计)人: 有岛康夫 申请(专利权)人: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1M10/0587 分类号: H01M10/0587;H01M2/02;H01M10/052;H01M10/0566
代理公司: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代理人: 龙淳;牛孝灵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车辆等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与其它二次电池相比能量密度高,所以近来多用在数码摄像机、笔记本式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话等便携式设备中。此外,近年来,为了应对环境问题,以电动车用或电力储存为目的的大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究开发也在活跃地进行中。特别是在汽车工业界,使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方式的电动车和使用内燃机与电动机两者的混合动力的方式的电动车的开发也在推进,其中一部分已经实用化。

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的同时,特别是对于车载用大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内在能量非常高,因此要求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中成为问题的是电池的膨胀。电池膨胀导致电池厚度的不均匀和电池紧固力的增大,车载用途中制造使用了较多电池的模块时等也成为大问题。

对于电池膨胀,初次充电时或循环时气体的产生是其主要原因,影响尤其大的是初次充电时的气体的产生。初次充电时的气体的产生在使用石墨系材料作为负极材料的场合尤其显著。从电池高能量密度化的趋势来看,石墨系材料今后将成为主流的负极材料。因此,可认为应对气体的产生在今后更加重要。

作为上述课题的对策,提出有专利文献1的内容。专利文献1中以防止电解液的润湿为目的将氨基改性的介孔二氧化硅用作气体吸收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24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气体吸收剂的材料制作耗时,存在导致成本增大的可能性,并且二氧化硅本质上吸水的敏感性高,氨基改性获得的润湿抑制效果还存在疑问。进一步,二氧化硅缺乏吸收的气体种类的选择性,还有温度等条件导致的脱离现象令人担忧。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以提供如下锂离子二次电池为课题:该电池为了抑制导致电池厚度不均匀和电池紧固力增大的电池膨胀,抑制了作为其原因的气体产生导致的电池内压的上升,对车载用途中电池模块的制造等不构成障碍并确保了高可靠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为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着隔膜配置有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的卷绕电极组;收纳上述卷绕电极组的电池桶;将上述电池桶封口的盖;被注入到上述电池桶内的非水电解液,其中,上述电池桶内含有包合物,上述包合物为从环糊精类、杯芳烃类、冠醚类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化合物。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在电池桶内不吸收液体而吸收CO气体、CO2气体、H2气体。因此,能够抑制作为电池膨胀的原因的初次充电时和循环时的气体产生所导致的电池内压的上升,能够解决电池厚度不均匀和电池紧固力增大这样的车载用途中的电池模块化的问题。此外,也使作为今后主流的负极材料的石墨系材料的应用变得容易,能够对应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卷绕电极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制作工序的流程图。

图5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桶内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桶内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C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桶内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D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桶内部的纵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电池内部含有包合物,该包合物为从环糊精类、杯芳烃类、冠醚类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化合物。

以下,参考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卷绕电极组的分解立体图。扁平状的卷绕电极组21由具有一定宽度的未涂敷部1a的正极1与具有一定宽度的未涂敷部2a的负极2之间隔着隔膜3和隔膜4、以使各自的未涂敷部1a、2a相反的方式(配置在宽度方向两侧的方式)配置而卷绕来构成。

<电极制作(正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69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