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7297.5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3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田口博基;木村爱佳;小野寺德康;篠原功一;坂口真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汽车能源供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6 | 分类号: | H01M2/06;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90 | 代理人: | 张淑珍,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层合膜的外壳体的扁平的二次电池,特别是涉及与内部的发电元件连接的端子周围的构造。
背景技术
人们知道,二次电池将具有在金属层的表面层压合成树脂层的层合膜作为外壳体使用,将具有多片层叠而成的正极板、负极板及极间隔板的发电元件以及电解液一起收纳在其内部,进一步形成扁平的形状(例如专利文献1)。
人们知道,作为用于从这种二次电池具有的内部发电元件向外部流出电流的端子(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例如有具有在包含铜等导电材料而成的端子本体的表面形成镍层(例如,形成镍镀层)的端子。在将收纳发电元件等的外壳体密封时,将合适的端子使用外壳体夹持,然后,将该夹持部分密封。
为了将该夹持部分密封,已知有以下方法。即,在夹持端子表面(镍层表面)的部分,预先形成热熔接性的树脂层。然后,外壳体隔着该树脂层夹持端子。然后,将该夹持部分热熔接。并且,人们知道,在端子的镍层中,为了防止由外壳体内的电解液的接触引起的腐蚀和溶出等,有在与该电解液接触的镍层表面包覆形成耐腐蚀层的方法。可以认为,在夹持部分,外壳体内的内压产生的剥离力会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二次电池,在提高端子和外壳体之间的剥离强度的同时,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9952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作出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具体地讲,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种实施方式为扁平的二次电池,具有:隔着极间隔板层叠正极板和负极板而形成的发电元件;使用在金属层的至少内侧表面层叠有树脂层的层合膜,将发电元件和电解液一起收纳并密封的外壳体。该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端子:端子的一个端部与外壳体内的发电元件连接的同时,另一端部向外壳体的外部导出,并且,在端子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由外壳体夹持,该夹持部分被密封;该端子具备: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至少在表面侧含镍而形成;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包覆所述端子本体的表面中的至少比夹持部分靠所述外壳体内侧的部分;以及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包覆所述耐腐蚀层的表面中的至少所述夹持部分且具有从所述夹持部分向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通过将树脂层热熔接,将夹持部分密封。
内侧延伸部可以从夹持部分向外壳体内部以0.5mm-5mm的范围延伸。另外,可以将外壳体在减压下将其内部密封。在外壳体内部收纳的电解液的下述的液量系数可以为1.1-1.6。进一步地,发电元件和端子可以通过存在于发电元件和端子之间的连接部接合,该接合后的接合部分的厚度可以比内侧延伸部的厚度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个实例的立体略图。
图2是图1的二次电池的剖面略图。
图3是将图2的端子部分放大的说明略图。
图4是表示相对于端子的耐腐蚀层的厚度,镍面的溶出量特性的曲线略图。
图5(a)是现有技术,图5(b)是图1的二次电池的剖面略图(耐腐蚀层和镍面等的图示省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一个实例。
<二次电池的构成例>
图1至图3的二次电池例如是锂离子二次电池1。如图1所示,具有扁平的长方形的外观形状。在其纵向的一侧的端缘,具有一对端子(端子2和端子3)。
如图2所示,该锂离子电池1是从箭头X方向看形成长方形的发电元件4,其与电解液一起被收纳在外壳体5的内部。发电元件4通过隔着极间隔板43交替层叠的多片的正极板41和负极板42而构成。例如,发电元件4包含3片负极板42、2片正极板41以及它们之间的4片极间隔板43。也就是说,在该实例中,负极板42位于发电元件4的最外层。但是,发电元件4也可以由正极板41位于其最外层来构成。另外,图2中的各部分的尺寸不一定是正确的。各尺寸为了说明而进行夸大。
正极板41具有在从图1和图2的箭头X方向看形成长方形的正极集电体41a的两面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41b和正极活性物质层41c。正极集电体41a例如包含铝箔和铝合金箔等电化学上稳定的金属箔。而且,正极活性物质层41b和正极活性物质层41c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镍酸锂(LiNiO2)、锰酸锂(LiMnO2)或钴酸锂(LiCoO2)等锂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的混合物涂布在正极集电体41a的主面上而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汽车能源供应公司,未经汽车能源供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72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闪光眼镜
- 下一篇:一种新型互动显微观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