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8722.2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2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诚治;中泽大辅;福井大树;石川雅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7/06 | 分类号: | B66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龚晓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控制 线缆 引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其安装于悬吊在井道的中间部与轿厢的下部之间的控制线缆。
背景技术
在控制线缆(移动线缆)悬吊于井道壁与轿厢之间且在控制线缆的下端位置处形成有弯曲部的电梯中,例如当夏季等井道内的温度上升时,控制线缆的弯曲刚度下降,控制线缆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变小,控制线缆有可能会与轿厢的侧部接触。尤其在轿厢停靠于最下层的状态下,因为弯曲部与轿厢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变短,因此当控制线缆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变小时,控制线缆容易与轿厢接触。
以往,为了防止控制线缆与轿厢接触,而提出了如下的电梯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在向控制线缆的弯曲部附加载荷的滚轮保持部上设置与弯曲部的内周面相接的多个滚轮,从而抑制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变化(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36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电梯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中,由于伴随轿厢移动的控制线缆的移动,各滚轮在弯曲部的内周面上滚动,因此当轿厢移动时始终产生各滚轮的滚动而导致的噪音。另外,因为需要向控制线缆附加载荷,因此控制线缆引导装置会大型化。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抑制轿厢移动时的噪音,并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控制线缆与轿厢之间的接触的电梯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安装于悬吊在井道的中间部与轿厢的下部之间且在下端位置处形成有弯曲部的控制线缆,其中,该电梯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具有臂,该臂在轿厢的下方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悬吊于控制线缆,通过轿厢移动到通常的移动范围的最下位置处而被弯曲部向上顶,由此该臂移位到在水平方向上该臂的一部分从轿厢突出而承接控制线缆的线缆承接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即使在轿厢停靠于控制线缆最容易与轿厢接触的最下位置处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臂来阻止控制线缆向接近轿厢的方向的移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控制线缆对轿厢的接触。另外,能够避免在轿厢移动时始终产生噪音,能够抑制轿厢移动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当图1的轿厢从最下层向上方移动时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的引导滚轮和弯曲部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的另一例子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6是示出当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轿厢从最下层向上方移动时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当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轿厢从最下层向上方移动时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当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轿厢从最下层向上方移动时的控制线缆引导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中设置有具有驱动绳轮3的曳引机(驱动装置)4、与驱动绳轮3分开配置的偏导轮5、以及控制电梯的运转的控制盘(控制装置)6。在井道1内,轿厢7和对重8以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
在驱动绳轮3和偏导轮5上绕挂有悬吊轿厢7和对重8的悬吊体9。作为悬吊体9,例如使用绳索或者带等。驱动绳轮3借助于曳引机4的电机的驱动力而旋转。轿厢7和对重8通过驱动绳轮3的旋转而在井道1内向上下方向移动。
作为与轿厢7的移动对应地进行移动的挠性长条物的控制线缆(移动线缆)10衔接井道1的中间部与轿厢7的下部之间并悬吊于二者之间。在控制线缆10的下端位置处存在控制线缆10弯曲成U字状而形成的弯曲部10a。在该例子中,截面形状呈扁平状的带状的控制线缆10悬吊于井道1的中间部与轿厢7的下部之间。以使得控制线缆10的厚度方向成为弯曲部10a的径向的方式使控制线缆10弯曲而形成弯曲部10a。
在井道1的中间部设置有安装于井道1的内壁面1a的井道线缆悬吊部11。控制线缆10以离开内壁面1a的状态保持于井道线缆悬吊部11的悬吊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87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