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入点选择方法、终端及接入点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8769.9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3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杨讯;张佳胤;张连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8 | 分类号: | H04W4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入 选择 方法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入点选择方法、终端及接入点,能够使终端要连接的预定接入点(AP)因接入量趋于饱和等原因无法提供正常数据传输时,终端选择其他优质AP,进而提高终端的数据传输速度。所述方法包括:向至少一个接入点发送测试数据包(101);若接收到多个接入点根据测试数据包发送的响应数据包,根据响应数据包的信道状态参数或响应数据包所携带的接收信道状态参数确定目标接入点(102a);若接收到一个接入点发送的响应数据包,将接入点确定为目标接入点(102b)。本发明应用于终端通过接入点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入点选择方法、终端及接入点。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通信系统的各种性能如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现有技术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MIMO)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由于发射端和接收端在天线数量上不尽相同,因此出现了配备较多天线数的站台可以支持与多个配备较少天线数的站台同时传输数据的场景,发射端和接收端均可称为站台。将一个配备较多天线数的站台向多个配备较少天线数的站台传输数据称作下行多用户MIMO(DL MU-MIMO),将多个配备较少天线数的站台同时向一个配备较多天线数的站台传输数据称作上行多用户MIMO(UL MU-MIMO)。通常,由于终端的设备体积小以及数据处理量低等原因,终端配置较少天线数,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配置较多天线数。
MIMO指的是发射端和接收端上具有多径无线信道,即采用多天线(或阵列天线)和多通道。对于上行多用户MIMO,发送端为终端,接收端为AP,终端与预定AP进行通信。在接收端(AP)通过利用空间上独立信道的空域分集(STBC,空时编码),利用频域上独立信道的频域分集(OFDM,正交频域复用)和利用时域上独立信道的时域分集,以及以上分集的组合方案提高网络传输速率。此外,对于分集获得的经过相互独立信道的多个重复信号,通过将这些重复信息进行合并能够加强信号强度,进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重复信息合并的方法如:选择信号最好的选择性合并,简单加和的等增益合并和利用信道信息加权后再加和的最大比合并,通过不同的合并方案,能够提高单台接收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实现上述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当终端要连接的预定AP因接入量趋于饱和等原因无法提供正常数据传输时,终端享有的数据传输速度将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接入点选择方法、终端及接入点,能够使终端要连接的预定AP因接入量趋于饱和等原因无法提供正常数据传输时,终端选择其他优质AP,进而提高终端的数据传输速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点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至少一个接入点发送测试数据包;
若接收到多个接入点根据所述测试数据包发送的响应数据包,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包的信道状态参数或所述响应数据包所携带的接收信道状态参数确定目标接入点;
若接收到一个接入点发送的响应数据包,将所述接入点确定为目标接入点。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数据包为空数据包。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若接收到多个接入点根据所述测试数据包发送的响应数据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接入点发送确认数据包,所述确认数据包用于终端与所述目标接入点建立连接关系。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接入点发送空数据包通告,以便所述空数据包通告中所指示的所述接入点等待接收所述空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8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适应TDD系统中DRX以及HARQ运作
- 下一篇:不相交的承载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