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发现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9261.0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7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16 | 分类号: | H04W4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毛威;肖鹂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发现 信号 方法 用户 设备 基站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发现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消息,该第一寻呼消息指示该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发现信号(S210);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到的该第一寻呼消息,确定该第二资源(S220);该第二用户设备在该第二资源上发送发现信号(S230)。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发现信号的方法,使基站触发用户设备在临时分配的资源上发送发现信号,以避免用户设备在系统预留资源上周期性发送发现信号。从而在不影响发现信号的检测效率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用户设备发送发现信号的能耗,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传输发现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背景技术
用户设备之间(Device-to-Device,简称为“D2D”)通信是指用户设备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用户设备之间的临近服务(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简称为“D2DProSe”)已经成为第三代合作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中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的Rel.12系统的研究课题,并从Rel.12系统开始支持D2D通信。
在D2D ProSe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信号的发送和发现信号的检测都是在系统预留资源上周期进行,例如,用户设备A在系统预留资源上周期发送发现信号,用户设备B在系统预留资源上周期检测发现信号。为了保证发现信号的覆盖范围,用户设备A发送发现信号时一般采用最大功率发送。为了保证用户设备B能够迅速的发现用户设备A,用户设备A必须短周期的发送发现信号,例如发送发现信号的周期为2.56秒时,用户设备B在最长2.56秒的时间内发现用户设备A。但是用户设备A短周期地发送发现信号,会大大增加用户设备A的能耗。为了在用户设备A向用户设备B发送发现信号的同时降低用户设备A的能耗,用户设备A可以长周期地发送发现信号,例如发送发现信号的周期是600秒,但是会导致用户设备B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现用户设备A。
综上所述,用户设备在系统预留资源上周期发送发现信号,使得发现信号的检测效率和用户设备能耗成为矛盾,要么用户设备能耗太高,要么检测到发现信号的时间太长。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传输发现信号的方法,以能够平衡发现信号的检测效率和用户设备发送发现信号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发现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能够提高传输发现信号的效率,同时能够降低设备能耗,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发现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指示该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资源上检测发现信号;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确定该第一资源;该第一用户设备在该第一资源上检测发现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向该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基站触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发现信号,该请求消息包含该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信息或用于指示该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确定该第一资源,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中包含的该第一资源的时间信息和/或频率信息,确定该第一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确定该第一资源,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中包含的用于指示该第一资源的时间信息和/或频率信息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一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9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