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设备的同步方法及用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9701.2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0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艺;黄磊;杨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6/00 | 分类号: | H04W5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设备 同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的同步方法及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当用户设备接入毫米波频段网络时,通过覆盖所述毫米波频段网络的蜂窝频段网络进行蜂窝频段第一同步;通过所述毫米波频段网络进行毫米波频段第二同步。本发明在进行蜂窝频段第一同步后,通过毫米波频段网络进行毫米波频段第二同步,从而避免了出现用户设备在毫米波频段长时间的滑动的PSS同步窗中,获取PSS的情况,从而节省了开销,缩小了同步窗的范围,加快了对毫米波频段的PSS的检测,使得用户设备快速准确的对毫米波频段进行同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设备的同步方法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作为史上最成功的技术创新之一,其发展势头相当迅猛。随着移动用户、移动应用以及移动业务的日益增长,对大容量、低延迟以及更可靠的移动通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些年,通过采用更先进的通信技术、分配更多的频谱以及部署更密集的基站,部分的满足了上述需求。但是,根据预测,未来的十年中移动数据业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这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设计又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目前,大部分适用于移动通信的低频段频谱资源已经被分配完(例如,3GHz以下频段)。然而,在3-300GHz的频段上,大量的频谱资源还未被分配使用。根据ITU的定义,3-30GHz频段被称为超高频(SHF)频段,30-300GHz频段被称为极高频(EHF)频段。由于SHF和EHF频段具有相似的传播特性(较大的传播损耗),且波长范围在1毫米至100毫米之间,因此3-300GHz频段又被统称为毫米波频段。
但是,对于采用毫米波频段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技术尚未成熟,用户设备接入毫米波频段网络时,需要在毫米波频段长时间的滑动PSS(英文: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中文:主同步信号)的同步窗获取PSS,无法加速毫米波频段同步。例如,在实际的传输过程中,用户在接收蜂窝频段帧和毫米波频段帧时,其帧的起始位置将会产生一定的延时,如图1所示。该延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例如基站侧蜂窝频段与毫米波频段上的发射延时差异以及毫米波频段RF(英文:Radio Frequency,中文:射频)通道和蜂窝频段RF通道器件造成的延时差异,不同频段信号在空间传播路径不同造成的延时差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户设备的同步方法及用户设备,旨在解决用户设备接入毫米波频段网络时,无法加速毫米波频段同步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同步单元,用于当用户设备接入毫米波频段网络时,通过覆盖所述毫米波频段网络的蜂窝频段网络进行蜂窝频段第一同步;
第二同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毫米波频段网络进行毫米波频段第二同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同步单元还用于通过获取覆盖所述毫米波频段网络的蜂窝频段网络的主同步信号PSS所在的同步窗,进行蜂窝频段第一同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中的蜂窝频段射频RF收发器传输的蜂窝频段网络的同步信号,其中所述蜂窝频段RF收发器为用于接收和发送覆盖所述毫米波频段网络的蜂窝频段网络的数据的RF收发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同步单元还用于对接收到的蜂窝频段网络的同步信号进行非相干检测,获取覆盖所述毫米波频段网络的蜂窝频段网络的主同步信号PSS所在的同步窗,进行蜂窝频段第一同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同步单元还用于通过在固定的周期内,根据预存的第一PSS序列,对覆盖所述毫米波频段网络的蜂窝频段网络的滑动的PSS同步窗上的序列进行时域相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9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