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80668.5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8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宏志;山本智;佐伯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K11/04 | 分类号: | B62K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乘式 车辆 车身 框架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摩托车等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跨乘式车辆,其具备旋转自如地轴支持后轮且摇动自如地支持于车身框架的摇臂、和将发动机的旋转输出传递至后轮的动力传递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公开号1382521的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为了可旋转地支持后轮而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又,为了改善运动性,而期待使其进一步轻量化。
因此,本发明实现能够防止强度低下的同时谋求轻量化的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是将使驱动源的旋转输出传递至后轮的动力传递机构配置于从车宽中心线观察时车宽方向一侧的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具备:头管;和从所述头管在车宽方向上分开并向后方延伸的一对主框架;所述一对主框架各自具有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在车宽方向上相向的相向部分,与所述车宽方向一侧的所述相向部分相比,车宽方向另一侧的所述相向部分具有低刚性。
根据上述结构,与车宽方向一侧的主框架相比,车宽方向另一侧的主框架不容易受转动驱动中的反力。因此,即便刚性降低,也能够支承驱动力反力的同时谋求轻量化。又,能够改善设计自由度。
也可以是所述一对主框架具备可摇动地支持对所述后轮轴支持的摇臂的一对摇臂支持部;与所述车宽方向一侧的摇臂支持部相比,所述一对摇臂支持部中所述车宽方向另一侧的摇臂支持部具有低刚性。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高刚性的摇臂支持部还能支承从摇臂输入的载重。
也可以使与所述一对摇臂支持部相邻的管构件的外形、厚度或材质不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容易使左右侧的刚性不相同。
也可以是相较比所述摇臂支持部靠近上方的部分而言,比所述摇臂支持部靠近下方的部分在前后方向上折曲。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与动力传递机构间的干扰,确保与路面间的上下距离的同时改善刚性。
也可以是所述主框架由多个管构件连接而成的格子框架实现。
根据上述结构,框架的刚性原本较低,但是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支持刚性低下的同时谋求轻量化。
也可以是所述车宽方向另一侧的所述相向部分对比所述车宽方向一侧的所述相向部分,厚度薄。
根据上述结构,尽管具有不同的刚性但是外观无区别,通过使刚性有区别,能够抑制损伤美观的担忧。
也可以是所述车宽方向一侧的主框架支持驱动单元的后下部。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改善刚性的部分稳定地支持驱动单元。使来自于动力传递机构的作用载重容易传递至驱动单元。
也可以是在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与驱动单元在上下方向上隔着间隔的两处连接的上下壳体连接部;所述摇臂支持部配置于所述上下壳体连接部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使输入至摇臂支持部的载重容易分散并传递至驱动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防止强度低下且实现轻量化的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根据实施形态的车身框架结构的以跨乘式车辆一个示例示出的摩托车的左视图;
图2是头管以及主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下方延伸部的主视图;
图4是从后方观察示出支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侧脚架支座的前方突出部的剖视图;
图6是侧脚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形态。在所有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对应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对于方向,以从应用了车身框架结构的跨乘式车辆的搭乘者观察的方向为基准。车高方向、车长方向以及车宽方向对应于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外侧以及外侧方向是远离车宽中心的一侧以及方向。车宽方向内侧以及内侧方向是靠近车宽中心的一侧以及方向。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车身框架结构在应用于一种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100的状态下的左视图。首先,简单说明摩托车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摩托车100具备前轮101、后轮102、驱动单元103以及动力传递机构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806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式飞行器地板轨道适配器系统
- 下一篇: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