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81130.6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5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田原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17/00 | 分类号: | F02D17/00;F02D29/02;F02N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该电路具有对于充放电的反复的耐久性不同的两个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JP2011-234479A中公开了具有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车辆的电路。上述文献的电路形成为下述结构,即,在从怠速停止开始的发动机再起动的情况下,由于在起动电动机流动大电流而使得车辆的电源电压瞬间下降,因此,从保护一部分的车辆电气负载的角度出发,将锂离子电池和起动电动机之间的通电断开,仅从铅酸电池向起动电动机供给电力。
发明内容
在上述文献的结构中,在发动机再起动时已放电的铅酸电池在发动机再起动后的运转中被充电。然而,铅酸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或镍氢电池这类高性能蓄电池相比,相对于充放电的反复的耐久性低,每次从怠速停止进行再起动时,铅酸电池进行充放电,在上述文献的结构中,即使使用怠速停止专用的高性能的铅酸电池,也会促进劣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该电路具有例如铅酸电池之类的第一蓄电单元;以及例如如锂离子电池那样与第一蓄电单元相比对于反复充放电的耐久性高的第二蓄电单元,在执行怠速停止的车辆的电路中,能够抑制第一蓄电单元的劣化。
根据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提供一种应用于具有使发动机自动停止以及自动再起动的怠速停止功能的车辆的电路。电路具有:发电机;第一蓄电单元,其能够发电机的发电电力进行充放电;第二蓄电单元,其与第一蓄电单元并联连接,能够对发电电力进行充放电且与第一蓄电单元相比对于充放电的反复的耐久性高;发动机再起动单元,其与第一蓄电单元以及第二蓄电单元连接,在自动再起动时使发动机进行曲轴起动;以及切换单元,其连接于发动机再起动单元和第一蓄电单元之间,能够将发动机再起动单元和第一蓄电单元的通电断开。并且,切换单元构成为至少包含半导体开关,在自动再起动时,切换单元将发动机再起动单元和第一蓄电单元的通电断开,发动机再起动单元被从第二蓄电单元供给来的电力驱动。
根据上述方式,为了在通过怠速停止功能而实现的自动再起动时对发动机再起动单元进行驱动而使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力,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怠速停止的执行而引起的第一蓄电单元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前提的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4是第3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5是第4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6是第5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7是第6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8是第7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前提的带怠速停止功能的发动机的系统概略图。
如图1所示,隔着未图示的托架等分别在发动机1一个侧面具有发电机2,在另一个侧面具有空调压缩机4。对在发动机1的曲轴前端安装的曲柄带轮5、在发电机2的旋转轴前端安装的发电机带轮6、在空调压缩机4的旋转轴前端安装的压缩机带轮7卷绕皮带8,将它们以机械方式连结。
此外,在图1中将曲柄带轮5、发电机带轮6、以及压缩机带轮7这3个带轮利用一根皮带8而以机械方式连结,但也可以将发电机带轮6和压缩机带轮7分别利用其它皮带8而与曲柄带轮5以机械方式连结。另外,也可以取代皮带而使用链条。
发动机1在与自动变速器11的连结部附近具有起动器9。起动器9具有与通常的起动用的起动器以同样方式进行进退动作的小齿轮,在工作时,小齿轮与在安装于曲轴基端部的传动盘的外周设置的齿轮卡合,进行曲轴起动。对于向起动器9的电力供给,后面说明。
自动变速器11具有用于确保怠速停止中的控制油压的电动油泵10。电动油泵10根据自动变速器控制器20的指令而工作,改善从怠速停止开始的起步时的响应性。
发电机2被发动机1的驱动力驱动,进行发电,在发电时能够利用LIN通信或者硬接线对发电电压进行可变控制。另外,发电机2还能够在车辆的减速时将车辆的运动能量作为电力而进行再生。这些发电及再生的控制由发动机控制模块(下面,称作ECM)19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811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