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90000086.7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藤本钢二;藤野晶史;王彬;平野香;野口亚由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50/14 | 分类号: | H01H50/14;H01H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尤其是电磁继电器的端子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有如下电子设备: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具有水平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的两端向下方延伸的腿部的大致C字状的平板状轭铁;具有装配于所述主体部的卷筒部且在该卷筒部的周围卷绕励磁线圈而成的绝缘性线轴;具有在所述水平方向延伸且设有绝缘性工作片的水平部、从该水平部的一端侧向所述腿部中的一个腿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转动轴部、和从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侧延伸且当所述励磁线圈励磁时与所述腿部中的另一个腿部接触的垂直部的电枢;具有支撑所述轭铁的两腿部并收容形成在所述电枢的转动轴部下端的轴片的凹部或孔的绝缘性底座外壳;以及以配置在所述励磁线圈的下方且所述轭铁的两腿部之间的方式装配于所述底座外壳上并通过所述工作片的推压而彼此接触的可动接触片和固定接触片,其中,所述底座外壳具有在所述励磁线圈和所述电枢之间延伸的绝缘壁,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外壳具有阻断所述可动以及固定接触片与所述电枢之间的第二绝缘壁,所述工作片经由形成在所述第二绝缘壁的大致中央部的孔推压所述可动接触片(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在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密封结构中,如其图4所示,将固定接触片22的基板连接部22e嵌合于设置在底座外壳10的外周面的切口部,将壳体70嵌合于所述底座外壳10,之后,向所述底座外壳10的底面注入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524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电磁继电器中,因热固化工序中的加热作业而增强了流动性的密封材料沿着所述基板连接部22e侵入外壳的内部深处。因此,对固定接触片22等的弹性变形带来影响,成为导致动作不良、动作特性参差不齐的原因。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存在动作不良、动作特性参差不齐的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中,在设在底座的外周面的切口部上嵌合有触点端子的端子部的基部,而在所述底座上嵌合有壳体,密封材料注入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的嵌合部进行密封,在该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中,采用了在所述端子部的基部设有封堵所述切口部的密封终止部的结构。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终止部堵塞设在底座的切口部,从而能够防止密封材料的侵入,因此,能够获得可防止动作不良、动作特性参差不齐的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弯曲翘起所述端子部的一部分来形成所述密封终止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扩大了制造方法的选择范围,便于制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还可以对冲压导电性薄板而形成的折叠余量进行折叠而形成所述端子部,并且,将所述折叠余量的一端部弯曲翘起而形成所述密封终止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由导电性薄板形成密封终止部,具有扩大材料选择范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的(A)、(B)是从不同角度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的(A)相同的视角观察到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与图1的(B)相同的视角观察到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的(A)是图1的(A)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B-B线截面图,图4的(C)是图4的(B)的局部放大图。
图5的(A)是图1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左侧面截面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局部放大图,图5的(C)是图1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右侧面截面图。
图6的(A)是图1的(B)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7的(A)是图1的(B)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图,图7的(B)是图7的(A)的B-B线局部放大截面图,图7的(C)是图7的(B)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的(A)、(B)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图1所示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9的(A)、(B)及(C)是图1所示的底座的正面图、俯视图及背面图。
图10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底座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0的(B)是图10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的(A)、(B)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电磁铁部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900000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