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吸收性物品有效
申请号: | 201390000910.9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8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竹村政典;佐藤信也;柳原茂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F13/49 | 分类号: | A61F13/49;A61F1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性 物品 | ||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所述两片间的纵长的吸收体,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具有包括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包覆件,通过肌肤侧粘接剂将该包覆件中的肌肤相对面侧的肌肤侧包覆件与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固定,并且通过非肌肤侧粘接剂将该包覆件中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非肌肤侧包覆件与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固定,
各所述肌肤侧粘接剂和各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以在所述吸收体的纵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粗线,在所述吸收体的横向上断续地隔开间隔配置而涂敷为条纹状,
在俯视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裆部的所述吸收体时,各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在纵向延伸的粗线的中心线的位置和各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在纵向延伸的粗线的中心线的位置在所述吸收体的横向上相错开,且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而成的粗线的条数少于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而成的粗线的条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的宽度比各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的宽度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的宽度比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的宽度窄,并且该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的宽度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的宽度为2mm以上且15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的宽度比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的宽度窄1mm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的横向上相邻的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彼此的间隔比该吸收体的横向上相邻的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彼此的间隔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的横向上相邻的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彼此的间隔比该吸收体的横向上相邻的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彼此的间隔宽,并且该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彼此的间隔为1mm以上且30mm以下,该非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彼此的间隔为1mm以上且20m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彼此的间隔比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彼此的间隔宽1mm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的宽度比相邻的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彼此的间隔窄,并且每相邻的该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彼此间的范围内都配置有1个该非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比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比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低,该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的涂敷面积率为10%以上且50%以下,该非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的涂敷面积率为10%以上且90%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比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低,该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的涂敷面积率为20%以上且40%以下,该非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的涂敷面积率为20%以上且60%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克重为3g/m2以上且30g/m2以下,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涂敷克重为3g/m2以上且30g/m2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的涂敷条数为3条以上且40条以下,所述非肌肤侧粘接剂的粗线的涂敷条数为3条以上且50条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正面片使用亲水性且透液性的无纺布或立体开孔膜,作为所述背面片使用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的树脂膜或该树脂膜与无纺布的层叠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王株式会社,未经花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9000091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两挡速比输出的电动车动力总成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汽车踏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