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立体角式模穴形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90001103.9 | 申请日: | 2013-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1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孔庆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庆文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新加坡新加坡阿***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角 式模穴 形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创作是有关于一种注入或加压成型,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来进行注 入或加压成型的立体角式模穴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注入或加压成型是用来产生塑胶产物的一种常用工艺,特别是针对具有精密或复 杂形状于加工者。在过程中,将熔态热塑性或热固性塑胶材料注入或转移至一模具模穴中, 在熔态材料冷却且至少部分硬化而呈现模具模穴的形状后,界定模具模穴的模具板开放以 释放成型产物。当成型产物内形成角式构造特征时(如凹槽、凸台、螺纹或中空模穴),则可 动模具半部无法从固定模具半部移出,或是成型产物无法从可动或固定模具半部释放。例 如,当成型产物内形成角式模穴时,定位于一角度的模芯必须在成型过程中可动式的延伸 至模具模穴内,使熔态材料呈现产物与模穴的形状,并在模芯收起且模具板开放而移除成 型产物前充分冷却并固化。因为模芯是在一角度上(亦即,角式构造特征并非对准相应的模 具板开口的平面),角式模穴模芯必须在相应的模具板得以开放前收起。
传统模芯驱动或致动机构使用凸轮与滑件系统,通常配合流体致动器系统。这种 传统系统较为复杂,因此难以安装也难以重新组合;例如,基于累积的偏差与误差,且制造 成本总是偏高,其通常变得不可靠或难以维护。这种传统模芯驱动机构的尺寸,也使其难以 在模具组件上排列,以制造具有角式构造特征的小型塑胶产物,如具有倾斜内部腔室的墨 水匣框体。因此,有必要提供一构造简易、尺寸紧密(compact)且易于组装与维持的角式模 芯驱动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下文为实用新型内容,提出本实用新型创作的基础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非本 实用新型创作的广泛总览,亦非试图确认本实用新型创作的重要特征。而是以整体形式呈 现本实用新型创作的部分实用新型创作概念,作为下文实施方式的序言。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体角式模穴形成装置。所述立体角式模穴形成装置的优点 是简易结构,让沿着第一轴的线性动作,转移至以一角度朝向第一轴倾斜的线性动作。此动 作转移致动器用来驱动芯,以形成在产物成型过程中以立体角度定位的模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立体角式模 穴形成装置,包括:具有彼此以一角度轴向配置的两内孔的致动器主体;分别配置于两内孔 内的驱动销与被驱动销,因此所述驱动销与被驱动销被滑动引导而在分别对应的内孔内往 复,其中配置于所述致动器主体内的所述驱动销或所述被驱动销的部分具有相关的所述驱 动销或所述被驱动销的纵轴平行形成的纵向平板;配置于所述致动器主体内的停止销,用 以与形成在所述驱动销或所述被驱动销上的所述纵向平板相配合;所述被驱动销的自由端 被配置为模穴形成芯,与界定模具模穴的模具嵌入件组合,且与所述模具嵌入件定义出立 体角式模穴;以及连通两内孔的方向渐变的通道,所述通道充满不可压缩材料,因此当所述 驱动销轴向位移时,所述驱动销的位移轴向传递至所述被驱动销。
较佳的是,配置于所述致动器主体内的所述驱动销或被驱动销的部分具有与所述 驱动销或所述被驱动销的纵轴平行的纵向平板来配合停止销,以防止所述驱动销或所述被 驱动销无意中从所述致动器主体移出。
较佳的是,所述不可压缩材料包括一系列金属球体、油或油脂。
较佳的是,所述被驱动销的自由端配置为模穴形成芯,与界定模具模穴的模具嵌 入件组合。
较佳的是,所述模穴形成芯与所述被驱动销分离,因此所述模穴形成芯与所述被 驱动销相邻的一端配置于支持装置内,而所述支持装置可操作以相对所述模具嵌入件滑 动。
另一实施例中,本新型创作提出一种形成具有以立体角度配置模穴的成型产物的 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驱动销的移动转移至被驱动销,其中所述驱动与所述被驱动销彼此 之间以角度配置;致动所述被驱动销以驱动角式模穴形成芯进入模具模穴中,其中所述角 式模穴形成芯在所述模具模穴内以立体角度配置;以熔态化合物填满所述模具模穴,并让 所述熔态化合物冷却且固化,而呈现所述模具模穴与所述角式模穴形成芯的形状;以及收 起所述角式模穴形成芯,并接着开放支持所述模具嵌入件的所述模块,其界定所述模具模 穴,以释放成型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庆文,未经孔庆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900011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时效炉的自动双侧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