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激光光束波前球差动态补偿的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00697.2 申请日: 2014-01-02
公开(公告)号: CN103779779A 公开(公告)日: 2014-05-07
发明(设计)人: 刘崇;刘斌;王毅;项震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H01S3/13 分类号: H01S3/13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张法高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实现 激光 光束 波前球差 动态 补偿 装置 及其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实现激光光束波前球差动态补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泵浦源(1)、第一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2)、第一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3)、第一双色镜(4)、第一激光增益介质(5)、谐振腔高反镜(6)、谐振腔输出镜(7)、4f成像系统第一透镜(8)、4f成像系统第二透镜(9)、第二泵浦源(10)、第二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11)、第二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12)、第二双色镜(13)、第三泵浦源(14)、第三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15)、第三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16)、第三双色镜(17)、第二激光增益介质(18)、第四泵浦源(19)、第四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20)、第四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21)、第四双色镜(22);第一泵浦源(1)、第一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2)、第一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3)、第一双色镜(4)、第一激光增益介质(5)、第二双色镜(13)、第二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12)、第二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11)、第二泵浦源(10)顺次相连,第三泵浦源(14)、第三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15)、第三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16)、第三双色镜(17)、第二激光增益介质(18)、第四双色镜(22)、第四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21)、第四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20)、第四泵浦源(19)顺次相连,在第一双色镜(4)与第三双色镜(17)之间放置有谐振腔高反镜(6),第二双色镜(13)与第四双色镜(22)之间顺次放置有谐振腔输出镜(7)、4f成像系统第一透镜(8)、4f成像系统第二透镜(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激光光束波前球差动态补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谐振腔高反镜(6)对激光的反射率大于99.5%,谐振腔输出镜7对激光的反射率为1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激光光束波前球差动态补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激光增益介质(5)和第二激光增益介质(18)为掺杂型激光材料,掺杂型激光材料为Nd:YVO4晶体或Nd:YAG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激光光束波前球差动态补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2)与第一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3)、第二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11)与第二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12)、第三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15)与第三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16)以及第四光学耦合系统第一透镜(20)与第四光学耦合系统第二透镜(21)两透镜的焦距比例为1:1 ~ 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激光光束波前球差动态补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双色镜(4)和第二双色镜(13)以及第三双色镜(17)和第四双色镜(22)与光路呈45°放置,第一双色镜(4)和第二双色镜(13)以及第三双色镜(17)和第四双色镜(22)对谐振激光的反射率大于99.5%,并且对泵浦激光的反射率小于5%。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实现激光光束波前球差动态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步骤如下:

1)在激光振荡器内部的激光光束,其波前球差的强弱和正负在不同位置处具有不同的分布,通过调节谐振腔高反镜(6)与第一激光增益介质(5)的距离L1和第一激光增益介质(5)与谐振腔输出镜(7)的距离L2,满足L1为L2的3~5倍,实现在第一激光增益介质(5)的下端面处,进入第一激光增益介质(5)的光束波前为负球差;

2)激光振荡器输出的光束进入由4f成像系统第一透镜(8)、4f成像系统第二透镜(9)组成的4f成像系统,4f成像系统第一透镜(8)和4f成像系统第二透镜(9)的焦距为f,其中谐振腔输出镜(7)与4f成像系统第一透镜(8)的距离为L3,4f成像系统第一透镜(8)与4f成像系统第二透镜(9)的距离为L4,4f成像系统第二透镜(9)与第二激光增益介质(18)的距离为L5+L6,其中L4 = 2×f,L5 = L3 = f,L6 = L2, 4f成像系统将谐振腔输出镜(7)处的光束A成像在距4f成像系统第二透镜(9)外侧L5的光束B处,光束A与光束B的光强和相位完全一致;光束A经过4f成像系统后传播L6距离之后到达激光放大器中第二激光增益介质(18)的下端面处,光束波前球差的强弱和正负与第一激光增益介质(5)的下端面处进入第一激光增益介质(5)的光束的光强和相位完全一致;

3)光束经过第二激光增益介质(18)后,光束波前的负球差被第二激光增益介质(18)中热透镜效应的正球差所补偿,通过调节第二激光增益介质(18)中的泵浦功率,动态调节第二激光增益介质中正球差效应的强弱,从而实现对入射光束波前球差的完全补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06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