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反应助剂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2368.1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6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卢巨流;张安平;张体强;韦晓宁;宾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14 | 分类号: | B01J20/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44209 | 代理人: | 陈鸿荫;郭文姬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垃圾 焚烧 烟气 处理 反应 助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生活垃圾焚烧的烟气净化处理。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焚烧行业中,针对垃圾焚烧产生的有害烟气进行处理的方式为脱酸、吸附剂捕集和除尘等。在烟气脱酸过程中采用喷入消石灰反应剂,使其与烟气中有害的酸性气体中和反应,生成固态的颗粒被布袋除尘器收集;同时在烟气中喷入比表面积大的活性炭对有害的重金属以及有机类化合物进行吸附,通过布袋除尘器过滤捕集后进行固化处理,以及做进一步的后期处理。在捕集烟气中的挥发性重金属以及有机化合物二恶英时,目前选用的都是活性炭。由于垃圾焚烧的烟气成分非常复杂,采用单一的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其效果并不理想;且生活垃圾焚烧的烟气处理对活性炭的品质要求特别高,专业为垃圾焚烧烟气配置的活性炭价格昂贵,造成生产运行成本过高,故垃圾焚烧处理行业目前迫切需求一种有针对性的、价格低廉的烟气处理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有害重金属以及有机类化合物进行吸附捕集的成本低的烟气处理反应助剂。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反应助剂,包括硅藻土、活性白土和活性矾土,所述硅藻土、活性白土和活性矾土的重量比为(6~8):(1~3):(0.5~1.5),所述硅藻土的细度大于等于250目,活性白土的细度大于等于200目,活性矾土的细度大于等于325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完全可以满足垃圾焚烧烟气中对有害重金属以及有机类化合物处理要求,且无毒、无味、无臭,包装轻便利于运输,是活性炭理想的替代品,其价格只有活性炭的几分之一;且本发明反应助剂配有吸附水汽的有效成分,能保证烟气处理系统中布袋除尘器的干爽透气,利于粉饼的剥落,起到降低阻力保护布袋除尘器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反应助剂的成分包括精制硅藻土、活性白土、活性矾土等。
硅藻土具有松散、细腻、质轻、多孔、吸水、吸油率约为115%和渗透性强的特点,并具有特殊结构使得其具有许多特殊的技术和物理性能,如大孔隙度、强吸附性和耐磨耐热等,能作为很好的载体使用。硅藻土表面带有负电性,对于带正电荷的重金属污染物可以中和脱稳,在其空隙内发生物理吸附,吸附速率较快,可以有效吸附Cd2+、Pb2+、Hg2+、Sr2+等。
活性白土具有无毒、无臭、无味及吸附能力强的特点,经无机酸处理干燥制成,对烟气中有色物质和有机物质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并具有良好的吸附异味的功能,对放射性物质也有吸附作用,还能吸附水汽起到干燥作用。
活性矾土具有多孔性、高分散度、表面积大和优良的热稳定性,是良好的催化剂载体,其微孔表面具有催化作用所要求的特性。其吸水量大,干燥速度快,可以有效去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HF及砷。
上述反应助剂成分的指标要求具体如下:
1、 硅藻土
2、活性白土
3、活性矾土
生活垃圾焚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由于投入焚烧的垃圾成分复杂,排放的烟气成分就更加复杂,其主要归类有:酸性气体、重金属、颗粒物以及有机化合物毒素-二恶英类等。
酸性有害气体主要有HCl、SO2和HF等,可通过消石灰进行中和反应,生成固态颗粒被布袋除尘器捕集收集。在炉膛喷入还原剂氨水可以有效去除NOX。
垃圾焚烧产生的粉尘颗粒物被布袋除尘器捕集收集。
而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的重金属以及有机类化合物如二恶英等,通过在烟气通过的烟道中喷入本发明反应助剂,使反应助剂在运动中对烟气中重金属以及有机类化合物进行充分接触并吸附,由布袋除尘器捕集收集。逐步堆积的反应助剂在滤袋表面形成有效的过滤保护层,进一步吸附烟气中有害物质以及水汽。反应助剂为多孔微孔结构,有非常好的吸附性,从而保证排放的烟气符合环保要求。
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中的有毒酸性气体由消石灰中和反应去除,而有毒物质主要为重金属及有机类化合物等由本发明反应助剂去除。烟气中污染物处理方式具体如下表:
使用时,反应助剂的添加量根据烟气中重金属及有机类化合物的含量而具体确定,本发明反应助剂主要针对重金属及有机类化合物的吸附,对HF酸也有吸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23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