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橙红色阳离子活性染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2886.3 | 申请日: | 2014-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5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周彬;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B62/06 | 分类号: | C09B62/06;D06P1/382;D06P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橙红色 阳离子 活性染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染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橙红色阳离子活性染料。
背景技术
传统的活性染料浸染工艺主要有两个步骤:首先,在盐的促染作用下,活性染料吸附到纤维上,然后,染料和纤维在碱的作用下形成共价键结合。活性染料染色中用到大量的盐和碱,不仅使染色工艺复杂,成本增加,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纺织印染加工的环境友好加工技术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其中活性染料的无盐染色和无碱固色是研究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性染料,可以在无盐条件下上染和无碱条件下固色,染色副产物无毒害,并且使用方便,节约成本,应用性能优异,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橙红色阳离子活性染料,具有如(Ⅰ)所示结构
(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纤维素纤维的无盐无碱染色方法,包括使式(Ⅰ)的染料与纤维素纤维接触步骤。
本发明所生产的活性染料,因其染料母体在水溶液中带正电荷,可以与在水中带负电荷的棉纤维通过电荷引力上染,无需盐的促染。因染料中含有烟酸三嗪型反应基,该反应基团在高温作用下,无需碱剂的作用,可以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反应形成共价键。该染料染色过程不需要加入其它助剂,染色工艺简单,染色成本低,染料有很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污水排放少,是一种适合清洁生产的环保型染料。
附图说明
图1为式(Ⅰ)的染料棉纤维的染色工艺曲线。
图2为普通活性染料Kayacion Blue P-GR对棉纤维的染色工艺曲线。
图3为式(Ⅰ)的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反应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面已对本发明橙红色阳离子活性染料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 本实例提供了式(Ⅰ)染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化合物(Ⅱ)的合成
(Ⅱ)
室温下,将300mL丙酮苯加入500 mL三口瓶中,快速搅拌并依次加入11.2 g1—氨基蒽醌、12.9 g三聚氯氰。反应液通过加入K2CO3溶液保持pH 5.5–6,室温下搅拌反应10小时,过滤,用丙酮和石油醚清洗,60°C下真空烘干,得到土黄色反应产物17.4g,产率93.9%。
B、 化合物(Ⅲ)的合成
(Ⅲ)
将化合物(Ⅱ)7.4g与N,N-二甲基-1,3-丙二胺5mL溶解在150mLDMF中反应,升温到65°C,搅拌回流3小时,旋转蒸发得到粗产物,用乙醇溶解产物,过滤,旋转蒸发掉乙醇,得到深红棕色化合物(Ⅲ)8.1g,产率92.3%。
C、 化合物(Ⅳ)的合成
(Ⅳ)
将化合物(Ⅲ)1.74g与0.4mL氯乙烷溶解在150mL无水乙醇中反应,反应温度50°C,搅拌回流5小时,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抽滤,滤液在旋转蒸发器中减压蒸馏除去乙醇溶剂,用丙酮混合搅拌后即得橙红色化合物(Ⅳ)1.48g,产率74%。
D、化合物(Ⅰ)的合成
将化合物(Ⅳ)1.48g与0.44g烟酸溶解在10mL水中反应,反应液通过加入K2CO3溶液保持pH 6.5,90°C搅拌反应6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NaCl1g,化合物(Ⅰ)盐析沉淀出来,过滤,60°C下真空烘干。得到橙红色化合物(Ⅰ)1.24g,产率6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式(Ⅰ)化合物对棉织物的染色方法:
具体染色方法如下:
化合物(Ⅰ)用量1.0%(o.w.f),浴比1:50,首先棉织物与染液在40°C下搅拌染色15min,然后以2 °C/min的速度升温到100°C,保温60min。然后取出棉织物,水洗,皂洗(2g/L皂片,90°C,5min),水洗,烘干,上染率94.2%,固色率72.8%。染色工艺曲线如图1所示,
相比较于普通活性染料,例如Kayacion Blue P-GR的染色工艺曲线(图2),可以看出化合物(Ⅰ)可以实现活性染料的无盐无碱染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2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