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复合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3707.8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1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普;赵欣平;何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8/10;C04B24/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拌沥青混合料 有机复合 温拌剂 制备 乙撑双硬脂酰胺 乙撑双油酸酰胺 硬脂酸酰胺 质量百分比 常规沥青 高温性能 路用性能 实际工程 水稳定性 无机填料 油酸酰胺 制备工艺 混合料 集料 矿粉 压实 废气 沥青 节约 排放 能源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复合温拌沥青混合料,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制成:沥青4‑6%;集料90‑92%;矿粉1‑2%;无机填料1‑2%;有机复合温拌剂0.1‑0.2%;其中,该有机复合温拌剂包括乙撑双硬脂酰胺、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和乙撑双油酸酰胺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有机复合温拌沥青混合料显著地降低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及压实温度,大大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废气的排放,同时有效保证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指标接近或优于常规沥青混合料,满足实际工程规范要求。本发明的有机复合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组分较少,制备工艺简单及成本较低等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复合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沥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复合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是拌合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160~180℃)和冷拌沥青混合料(10~40℃)之间,性能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节能环保型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其拌和与压实温度相对较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相对较小,并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型道路材料,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现有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中,现有的常规温拌沥青混合料存在着组分复杂、制备过程繁琐及成熟技术多为进口产品而导致成本偏高等问题。同时,现有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虽然降低了沥青的拌合温度,但同时沥青混合料的其他各项技术指标比如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也可能相对降低,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温拌沥青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机复合温拌沥青混合料,能够有效降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温拌温度和成型温度,同时保证其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等技术指标达到沥青路用性能要求,而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复合温拌沥青混合料,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制成:沥青4-6%;集料90-92%;矿粉1-2%;无机填料1-2%;有机复合温拌剂0.1-0.2%;其 中,所述有机复合温拌剂包括乙撑双硬脂酰胺、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和乙撑双油酸酰胺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沥青为石油系基质沥青或改性沥青。
优选地,所述无机填料为水泥和消石灰的一种或两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有机复合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加热至135-145℃的集料按比例放入拌合缸内;
(2)将加热至140-150℃的石油沥青按比例加入所述拌合缸内,同时将有机复合温拌剂铺撒所述石油沥青表面进行机械拌合,拌合时间为50-60s;
(3)将矿粉和无机填料按比例加入所述拌合缸内进行机械拌合,拌合时间为50-60s;
(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料出缸,即得有机复合温拌沥青混合料。
优选地,在上述步骤(2)中所述石油沥青与所述集料的拌合温度控制在130-140℃。
优选地,在上述步骤(4)中所述混合料的出缸温度控制在125-135℃。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5)将步骤(4)所得的有机复合温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成型,压实温度控制在120-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37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