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4109.2 | 申请日: | 2014-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7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宗明;张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有为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02 | 分类号: | F21V29/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学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高棚灯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高棚灯是室内照明的常用灯具,一般由电源盒、散热结构和光源依次连接而成,电源盒和光源均产生热量,温度的升高容易降低光源(如LED)的寿命以及效率,造成光衰,影响照明效果,因此散热效率尤为重要。电源盒和光源除了与空气接触进行散热外,更主要通过散热结构进行散热。
传统散热结构主要通过直径较小的导热柱以及连接于其外周面的多个散热叶片构成,顶部与电源盒连接,底部与光源连接,存在以下缺陷:1、底部与光源仅单面接触传热,因难以完全贴合,实际接触面积更小,进一步降低传热效率;2、由于散热结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电源盒和灯罩,热空气容易在散热叶片之间积聚,难以进行对流、排出热量;3、散热效率低,需增加散热器的高度和散热叶片的面积才能达到所需散热效果,导致重量增大,存在安全隐患,并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高棚灯的散热效率更高的散热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由散热器和光源模组载体构成;所述散热器包括传热筒、紧固环以及多个散热叶片,所述传热筒设有内螺纹,所述散热叶片的侧边长度大于所述传热筒的高度,每个散热叶片的侧边下部与所述传热筒外周面固定连接且平行于所述传热筒的轴线,所述紧固环为环状且直径与所述传热筒一致,所述紧固环与所述散热叶片的侧边顶部固定连接,除与紧固环和传热筒连接的部分,相邻的所述散热叶片的侧边彼此分离并留有空隙;
所述光源模组载体包括主体、底板、凸部和肋板,所述主体为直径和高度与所述传热筒适配的圆柱形,其外周面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主体顶部设有以其轴心为中心凸起并延伸至主体顶部边缘的凸部,所述凸部上设有多个竖直的肋板,所述底板为圆盘状,其直径大于所述主体的直径,底板设于所述主体底部并与之同轴,沿所述底板边缘均匀分布多个上下贯通的空气对流孔,所述光源模组载体的主体通过外螺纹与传热筒的内螺纹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多个所述散热叶片设有从其顶部延伸至底部、平行于传热筒轴线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内螺纹。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传热筒外周面每隔45°圆心角上的散热叶片设有所述第二螺孔,第二螺孔至传热筒轴线的距离与相邻的第二螺孔之间的间距一致。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散热叶片的形状为矩形片状,所述散热叶片底部与传热筒底部平齐。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散热叶片垂直于所述传热筒外周面。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底板边缘还均匀分布多个带有内螺纹的螺纹孔。
作为优选方式,沿所述主体外周面与底板交界处设有凹槽,凹槽的直径小于外螺纹的直径。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凸部为母线是向主体凹陷的内凹弧线型的近似圆台状或圆锥状。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肋板以主体的轴心为中心径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凸部上设有多个竖直的安装柱,启动时可向凸部送风的散热风扇固定于所述安装柱上。
本发明通过提高传热效率和空气对流效率,提高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具体如下:
1、光源模组载体与光源连接并吸收光源产生的热量,为提高传热效率,与现有技术的单面接触传热不同,光源模组载体的主体设有外螺纹,散热器的传热筒设有内螺纹,两者螺纹连接,在相同连接长度下螺纹表面的接触面积约为平面接触的两倍,传热效率提高一倍;沿所述主体外周面与底板交界处设有凹槽,凹槽的直径小于外螺纹,保证主体与传热筒螺纹连接时主体能完全连接于传热筒中,使底板与散热叶片紧贴,保证热量可通过底板传递至散热叶片,保证热传递效率。
2、散热结构由散热器和光源模组载体构成,与现有技术不同,散热器的传热筒的直径增大且内部轴向中空,相邻的与传热筒连接的散热叶片侧边之间留有空隙,使散热器具有多向流通空气的功能,其优点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传热筒的直径至少增加一倍,没有增加重量的同时,可连接更多散热叶片;相邻的与传热筒连接的散热叶片侧边之间留有空隙,该空隙有助于空气横向和纵向流通,及时排走散热叶片之间的热量,避免热量在散热叶片之间积聚,提高热量与空气交换效率,减轻散热器重量,提高安全系数,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有为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有为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41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三防灯
- 下一篇:一种用于DVD的微型电机壳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