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靶向固体脂质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4665.X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8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祝侠丽;张振中;黄胜楠;谢莹霞;黄河清;张英杰;侯琳;李志;张慧娟;焦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04;A61K47/22;A61K31/337;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王逢伍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靶向 固体 纳米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特别是一种主动靶向固体脂质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具有中空纳米结构与独特的理化性质,如特殊的光学性质、大的比表面积、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以及大离域π键等,并具有独特的跨膜能力。碳纳米管可以有效携带蛋白质、抗体、多肽、药物和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被动穿过多种细胞膜,从而成为人们关注的药物载体,在药物、核酸转运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碳纳米管对700~1100nm范围的近红外光具有高吸收特性,同时生物系统对此范围的近红外光具有高度透过性,因此可利用碳纳米管的光热转换特性对肿瘤进行激光热疗。碳纳米管是药物转运载体,同时也是发挥热疗效应的主体,可作为化疗药物增敏剂和靶向热敏剂。但是纯碳纳米管不溶于水和许多有机溶剂,且在溶液中易聚集成束,难以分散,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限制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亚微粒给药系统,粒径在10~1000 nm,以固态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夹嵌于类脂核中制成的固体胶粒给药系统,以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的固态天然或合成的类脂为载体,将药物吸附或包裹于脂质膜中制成的新一代纳米粒给药系统,具有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避免药物的降解或泄漏以及良好的靶向性等优点。
主动靶向给药系统(active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是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的药物传递系统。主动靶向给药系统因其靶向性较强、毒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医药界的重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肿瘤靶向给药系统。肿瘤组织的病理生理特征与正常组织存在显著不同,主要表现为肿瘤部位血管渗透性强,大分子药物、载体等可通过渗透和滞留增强效应,即EPR效应穿透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可长时间、高浓度蓄积在肿瘤部位。如果在药物或载体表面连接亲水性聚合物如聚乙二醇、吐温-80等,可抵抗调理素的调理作用,在体循环中长期滞留而不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捕获,有效蓄积在实体瘤部位,更好地发挥主动靶向作用。
目前,通过固体脂质纳米载体负载碳纳米管和化疗药物,并通过肿瘤靶向分子修饰形成主动靶向药物转运系统,特别是在肿瘤热化治疗药物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主动靶向固体脂质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肿瘤靶向分子作为靶弹头,结合碳纳米管光热转换特性,实现肿瘤热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可有效解决现有肿瘤治疗药物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肿瘤靶向分子、碳纳米管和化疗药物构成,所述的肿瘤靶向分子为叶酸;所述的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及其衍生物、多壁碳纳米管及其衍生物的一种;所述的化疗药物为多西他赛。
所述的主动靶向固体脂质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1)称取95~110mg碳纳米管,放入250mL烧瓶中,加入120mL的混酸和质量浓度为30%过氧化氢溶液11~13mL,所述的混酸是由体积比的浓硫酸:浓硝酸=3:1,超声清洗4h,再加入1000mL超纯水稀释,使用0.45μm微孔滤膜和布氏漏斗抽滤,再用超纯水冲洗至pH中性,60℃真空干燥,得羧基化碳纳米管;
2)取羧基化碳纳米管45~55mg,加入25~35mg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10~15mg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置于烧瓶中,超声分散2h;同时取叶酸45~55mg,加入20~35mg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10~15mgN-羟基琥珀酰亚胺,置于烧瓶中,超声分散2h;将二者混合,以1000r/min搅拌24h使其充分反应,反应结束于透析袋中透析48h,除去未反应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叶酸,在60℃下真空干燥24h,得叶酸靶向碳纳米管;
3)取5~15mg叶酸靶向碳纳米管、10~30mg多西他赛,置于15mL试管中,加入8~12mg/mL泊洛沙姆188溶液10~30mL,超声3~5h,得负载药物的叶酸靶向碳纳米管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46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基于图的计算中的计算资源管理
- 下一篇:圆柱直齿轮精成形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