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4937.6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9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香;杨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C02F1/28;C02F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侯桂丽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纳米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合物材料在溶剂中分散均匀,调节分散液的pH值为小于1.5,且调节pH值时所加酸的浓度不超过0.3mol/L;
(2)搅拌下加入二氧化钛前驱体溶液;
(3)搅拌下加热反应;
(4)反应结束后,冷却,经抽滤、洗涤、干燥即得目标产物;
其中,所述聚合物材料、二氧化钛前驱体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2-4:50-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溶剂为水或水和低分子醇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分子醇为C1-C6的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分子醇为甲醇、乙醇或丙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加入的方式为逐滴加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120℃,反应的时间为2-12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干燥为室温自然干燥或在温度为30-50℃下干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干燥为室温自然干燥或在温度为35-50℃下干燥。
9.一种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由二氧化钛前驱体制备二氧化钛溶胶;
(2)将聚合物在步骤(1)所得的二氧化钛溶胶中浸渍-抽滤,得到预先涂覆二氧化钛的聚合物;
(3)将步骤(2)所得的预先涂覆二氧化钛的聚合物浸入二氧化钛前驱体的溶液中,恒温反应;
(4)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抽滤、洗涤、干燥即得目标产物;
其中,步骤(3)所述的二氧化钛前驱体的溶液的组分包括二氧化钛前驱体、盐酸和水,三者的体积比为0.5-3:25:2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浸渍的时间为1min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浸渍的时间为3min-5min。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二氧化钛前驱体的溶液的组分中,二氧化钛前驱体、盐酸和水三者的体积比为1:25:25。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在反应釜中进行。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100℃,反应的时间为2~6h。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干燥为室温自然干燥或在温度为30-50℃下干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干燥为室温自然干燥或在温度为35-50℃下干燥。
17.一种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由二氧化钛前驱体制备二氧化钛溶胶;
(2)将聚合物在步骤(1)所得的二氧化钛溶胶中浸渍-抽滤,得到预先涂覆二氧化钛的聚合物;
(3)将步骤(2)所得的预先涂覆二氧化钛的聚合物先在60-80℃下预热5min以上,然后在85-95℃下干燥2min以上,再于水浴中煮沸2-4h;
(4)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抽滤、洗涤、干燥即得目标产物。
18.一种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得的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1-20wt%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80-99wt%的聚合物材料组成,纳米颗粒以Ti-O-C共价键或静电吸附的相互作用固定在聚合物材料表面;所述聚合物材料的形貌为纤维状或颗粒状。
19.一种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其用于重金属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49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