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06073.1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9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余海明;赵鸣涛;余海方;汤朝林;李涛;李小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明烁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中空气条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种空气净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负离子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消除异味和各种有害气体,吸收电磁辐射,维持空气中负离子的正常含量,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负氧离子浓度与人体健康报告表明,当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为0-25个/立方厘米时,会使人失眠、精神疲惫、神经衰弱、免疫力下降;浓度为50-100个/立方厘米时,会使人体质酸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高发,女性内分泌失调,孩子智力发育受损,胎儿及新生儿健康受损;浓度为100-200个/立方厘米时,使人体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浓度为5000-7000个/立方厘米时,使人体抵抗力增强,身心健康;浓度为10000-100000个/立方厘米时,人体具有自然痊愈能力,心情愉快;浓度达到1600万个/立方厘米时,人体具有自然痊愈力,具有保健作用和空气净化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能够产生负离子的空气净化装置主要运用于室内、车内等有限密闭空间,其产生的负离子有够有效覆盖的面积较小,不适合车站、商场等大空间区域使用,在当前大城市空气条件较差且短期内难以改善的情况下,人们在出行、购物等环境中缺乏可靠的空气条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市场上的空气净化装置产生的负离子浓度较小,仅能应用于有限密闭空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较大空间区域的空气净化装置。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进气区、出气区与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区与出气区,所述空气通道临近所述进气区的一端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将所述进气区的空气经由所述空气通道输送至所述出气区,所述空气通道内还安装有负离子发生组件,用于电击流经所述空气通道内的空气以生成负离子,所述进气区与所述出气区还分别设置有进气百叶窗与出气百叶窗,所述进气百叶窗与所述出气百叶窗分别安装于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通道临近所述出气区的一端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水槽,所述风扇输送的空气经由所述水槽进入所述负离子发生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发生组件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多个支通道与多个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多个支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所述多个负离子发生器分别具有高压输出端,所述多个负离子发生器的高压输出端伸入所述多个支通道内,所述高压输出端为碳刷尖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发生组件包括进气口、出气口、U型管与多个负离子发生器,所述U型管连通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多个负离子发生器分别具有高压输出端,所述多个负离子发生器的高压输出端伸入所述U型管内,所述高压输出端为碳刷尖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区与所述出气区分别为喇叭形区域。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风扇转动时,环境中的空气经由进气百叶窗不断地进入进气区,并从进气区被吸入空气通道,空气经由空气通道时在负离子发生器组件的作用下生成大量的负离子并随气流排入出气区,再经由出气百叶窗进入环境,使环境中富含大量的负离子,负离子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负氧离子,从而提高环境中负氧离子的浓度,完成对较大空间区域空气的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负离子发生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负离子发生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活性炭过滤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明烁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明烁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6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