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淡水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6081.6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0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早津昌树;吉川慎一;北村光太郎;菅原聪;松井惠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郭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化 系统 | ||
1.一种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取水装置,所述取水装置取出被处理水;
前处理装置,所述前处理装置对由所述取水装置取出的被处理水进行用于去除杂质的前处理;
第一泵,所述第一泵对由所述前处理装置进行了前处理的被处理水进行压送;
多个第一反渗透处理装置,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装置对从所述第一泵排出并经由分支配管而流入自身的一次侧的被处理水进行膜过滤;
第二泵,所述第二泵对从各个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处理装置的一次侧流出并经由合流配管而合流的被处理水进行升压;
第二反渗透处理装置,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装置对从所述第二泵排出并流入自身的一次侧的被处理水进行膜过滤;
第一动力回收装置,所述第一动力回收装置利用从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装置的一次侧流出的浓缩水的残余压力,使从所述第一泵的上游侧分流的被处理水升压,并压送到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装置的一次侧;
送水装置,所述送水装置将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处理装置的二次侧流出的透过水以及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处理装置的二次侧流出的透过水输送到需求侧;和
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排出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处理装置的一次侧流出并经过了所述第一动力回收装置的浓缩水。
2.一种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取水装置,所述取水装置取出被处理水;
前处理装置,所述前处理装置对由所述取水装置取出的被处理水进行用于去除杂质的前处理;
第一泵,所述第一泵对由所述前处理装置进行了前处理的被处理水进行压送;
多个第一反渗透处理装置,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装置对从所述第一泵排出并经由分支配管而流入自身的一次侧的被处理水进行膜过滤;
第二泵,所述第二泵对从各个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处理装置的一次侧流出并经由合流配管而合流的被处理水进行升压;
第二反渗透处理装置,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装置对从所述第二泵排出并流入自身的一次侧的被处理水进行膜过滤;
容积型的第一动力回收装置,所述第一动力回收装置利用从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装置的一次侧流出的浓缩水的残余压力,使从所述第一泵的上游侧分流的被处理水升压,并压送到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装置的一次侧;
流量调整机构,所述流量调整机构调整在所述第一动力回收装置中被升压的被处理水的流量;
送水装置,所述送水装置将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处理装置的二次侧流出的透过水以及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处理装置的二次侧流出的透过水输送到需求侧;和
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排出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处理装置的一次侧流出并经过了所述第一动力回收装置的浓缩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压力回收型的第二动力回收装置,所述第二动力回收装置被配设成利用从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装置的一次侧流出的浓缩水的残余压力,使从各个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装置的一次侧经由所述合流配管而合流的被处理水升压,并压送到所述第二泵的吸入侧,并且使该利用后的浓缩水流入所述第一动力回收装置,
所述第一动力回收装置利用从所述第二动力回收装置流入的浓缩水的残余压力,使从所述第一泵的上游侧分流的被处理水升压,并压送到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装置的一次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的加压力与所述第一泵的加压力之比被设定为0.2以上且0.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60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